作 者: |
周怡妏
|
參賽標題: |
少年逆旅 |
書籍ISBN: |
9789863200369 |
中文書名: |
少年逆旅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雷驤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2012年9月 |
版 次: |
一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為了回到記憶支出,雷驤以曖昧之筆追尋少時往事,雷光夏則選擇以快門捕捉父親的舊日光影。記憶,從不只是事實。當人行過中年,過去的記憶自事實中解放,隨著年齡而愈顯寬闊。雷驤與雷光夏父女兩人,分別以文字和影像詮釋記憶。而這一重重回溯的過程,加入了時間釀成的智慧,當初「逆旅」前進的少年,也終於找回了居所。
|
二、內容摘錄: |
大體而言,雷驤文學特質有二,一是強烈的時間感,無論小說、散文,總像在時間之河裡所截取的一段逝水,惝恍無據,一個不小心便要失落了。這個「無據」,未必即是「無償」,而是如蘇東坡所言:「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面對天地悠悠,取往如流,頓時所生的一種蒼茫感慨。晉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之嘆,庶幾近乎之。(p.7)
|
三、我的觀點: |
少年逆旅這本書是由二十多篇短篇小說合集而成的,其中最讓我傾心的是<我手中的棍子>這篇。過了這麼些歲月,我仍然不會忘記級友受導師責打時的動作和表情,以及「王添丁」這個屢屢被呼傳上講臺挨打的名字。體罰在我讀小學的時代是司空見慣的事,沒有合法與否的問題,是另一型教育原理的實踐之道,連受罪的我們也視為某種精神的鍛鍊!
箠楚的藤條嗖搜作響,迅快地落在王添丁的小腿肚上,有時不幸偏移到更敏感的膝彎部時,他跳著,兩條霎時變紅的裸腿交互落地。即使是在冬天,級任也不允許隔著長褲受罰,必須將褲管撩上去,到完全露出為止。施罰一般為提高學業成績的理由。其實級任明明知道,無論怎麼處罰,少數人限於基礎和天資的不足,成績視覺不會提高的。
我還記得我國中的時候只要每次段考結束後,班導就會立刻去教務處拿成績單,看到有人畫卡有誤時,馬上衝回辦公室拿棍子來班上準備打了。從國小一年級之後就都沒有被打了,如今因為少畫卡而被打。每次考完都很緊張,因為看到導師手上拿棍子就知道要幹嘛了,我被叫上去時,心跳跳得非常快阿!打第一下時,歐買尬,非常痛,眼淚都在眼角等著要留下來了,打第二下時,明明是老師自己打歪,還說是我動了,又打了第三下,打完的時候很不爽,心裡一直重複著「明明是妳自己打歪的,還說是我動了」,之後的每一次段考,我都會檢查好幾遍後在睡覺的。
很多人以為推崇零體罰和愛的教育,是因為狗屁又空虛沒意義的「人權」觀,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體罰或打罵教育」通常只會讓狀況更嚴重,留下更大的隱患。因為這種教育方式只能看到孩子所犯的「片面」錯誤,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需求和困境。就像個槌子,看到凸出來,不順眼的東西就打平它,卻沒有想到被打平後,底下會藏得更深,禍患更重。從學生對老師施暴這件事情來看,剝開這些關係,其實就是「孩子在溝通不良、有情緒,有需求但不被滿足的情況下,認為使暴力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有的學生在遇到衝突時,其實是有非常多選項可以選的。
其實現在的父母親好像都不太會拿棍子打小孩,都把小孩寵得跟黃金一樣,太寶貴了,所以捨不得打,怕他身上留疤。小孩不能太寵,要讓他知道自己犯錯後要自己反省,知錯能改,不要讓他覺得這是在逞罰他。有些小孩先打他人後,他人還手,那個小孩就會跑去跟阿嬤說:「阿嬤,某某某打我!」,我最討厭這種小孩了,明明是他先動手的還跑去告狀,真的是惡人先告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