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楊善合
|
參賽標題: |
草山春暉 |
書籍ISBN: |
9789575226404 |
中文書名: |
草山春暉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大愛電視台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聯合文學 |
出版年月: |
2006年9月13日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有位高里長。高里長不僅栽培花,還教育出孝順團結、兄友弟恭、患難與共的四兄弟-高銘宗,一直堅持說道理走天下。高東郎,不愛說話是個內向的人,「船到橋頭自然直」他的口頭禪也是信念。高明善,是高家判斷力最強、行動力也最強的一員。跟大哥銘宗整整差了十七歲的小老弟高明志,是家裡最活潑﹐人緣最好的一個。
他們總是相扶相持地走著,就像他們的人生路-有美景、風雨、有困境,但總一起走過。
|
二、內容摘錄: |
有道是:「利物利人,修善修福」(p.24)
知孝順,懂仁義,有餘力才讀書。我教這些孩子讀書,也不過希望他們能透過書本來知情達理。(p.54)
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p.5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p.69)
損失錢可以,絕不可失智。(p.92)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為艱。(p.112)
做人的標準,永遠不要因為壞人而降低。(p.274)
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p.274)
沒那屁股,不能吃那瀉藥。(p.286)
投入才能深入,關懷才能開懷,關心才能開心。(p.315)
|
三、我的觀點: |
閱讀完這本書後,讓我產生很多省思,當時的生活環境是窮困的,且作者家是在相當偏僻的地區,要打理一個大家庭,除了一個省字,還需要一個慧字。自家種植的蔬菜,山中自產的食材,如:「野菜,竹筍……等」,都是養活一家人的必需品。
書中的主要地點陽明山是現在是旅遊景點,交通相當便利,也是文化大學校區。可是在六十年前的陽明山,交通沒有現在方便,何況是在陽明山半山腰的竹子湖,那個區域更偏僻,更冷清,除了當地居民,或熟知路線的登山客以外,其他遊客就少了,小朋友上學也要自己走山路去,書中的高里長,家中有七個孩子,在爺爺與父母的教導下,從小就懂得要愛護動植物,里長是花農,一生研究探索花的成長,只要種植成功,就會教導鄉親們,加入種植,使他們能改善生活品質,家中的小朋友也是互相扶持,協助母親照顧家庭,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下,朝著個人的夢想,目標前進,還是有共同理念,團結互助,不驕橫,傲慢。有了自己的事業,對員工和善,兄弟之間還是互相扶持,協助,四個家庭妯娌也和睦相處。事業家庭皆順遂,卻在因緣際會下,他們計畫移民到西雅圖,這如一顆震撼彈,掀起不小的波浪,最後在父母不捨下,讓他們分批離開自己的家園,飛往他方另造一個理想未來的家園。
西雅圖跟台灣的氣候差不多,他們為了生活理念,開始置產,用心努力的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我看到這,也想到自己的父母和他的兄弟姐妹,母親與兄弟關係非常親密,所以他們時常相聚互相幫忙。反之,父親就不同了,平常沒有聯絡、各過各地,我喜歡和母親的家人一起,也認為這樣是比較好的!書中作者與家人間的關係也是緊緊密合,互相打氣,賣掉土地還債,接著父親往生,母親漸漸失智,兄弟們更加用心,輪流回國照顧母親、陪母親散步,研究健康飲食,讓母親的身體可以更健康,隨著時間的運行,母親一日一日的衰老,他們四兄弟還是會互相輪流的回台照料,這種孝行,讓竹子湖的居民,讚與有加和羨慕,竹子湖的鄉親所感念的是他們的父親照顧鄉親的用心,把竹子湖培育成花之國,使他們的生活改善很多,當地也成了觀光熱點,大家脫離貧窮的環境,果然,一個人的用心付出,再加上大家合力團結的成果是美好的。
人生百態,世事難料,我們可以從別人的過往經歷,來當成一面鏡子,他們的奮鬥努力是我們學習的方向,當他們遇到這麼大的挫折時,他們沒有互相指責對方,而是極力的展現兄弟間的愛,互相來協助解決那高牆般的債務,兄弟姐妹的親情令現在的很多人有所汗顏,每天打開報紙一定有兄弟姐妹不合,甚至拖累父母的新聞,現今的社會,真的有很多要省思的。身為子女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由百善孝為先做為起點,就像他們的人生路,有美景、風雨、也有困境,但總能一起,從母親生病,到全家人更加親密團結,這才是一家人。人生苦短,要珍惜時間,愛惜身邊的家人!
|
四、討論議題: |
如果高家從前就這麼的寬裕富有,這樣四兄弟還會如此親密,互相扶持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