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2 甲等
作  者: 謝宛諭 
參賽標題: 奉獻真愛無怨無悔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成功名人傳:奉獻真愛無怨無悔-史懷哲的故事
原文書名: 成功名人傳:奉獻真愛無怨無悔-史懷哲的故事
書籍作者: 楊義慶
書籍編譯者: 何鳳儀/樊瑋
出版單位: 漢幼文化
出版年月: 1991年6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史懷哲,一位德國民胞物與的小孩,家中經濟雖然富有,卻仍然堅持想和班上那些過著貧窮生活的同學們過著一樣的生活,史懷哲年少時富於愛心,總是把任何人和動物當作自己的同胞,不願傷害他們。三十歲左右因為讀了一篇報導而決定在三十歲後要到非洲去幫助那些可憐的人,1953年,也因為史懷哲先生的義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二、內容摘錄:
1.只有相信真理與精神力量的人,才會有光明的未來。(p.6)

2.他給自己定了時間表:在三十歲以前,他要全力追求學問和藝術;三十歲以後,便準備將自己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們。(p.8)

3.然而,他是永遠不會灰心的,只要是對這些可憐的人們有益的事,無論如何困難,他都願意做下去。(p.10)
 

 
三、我的觀點:
  讀完史懷哲先生的故事後,我深深地被感動,他的許多事蹟都是值得後人效仿的,且他不仗著自己家庭富裕,而去瞧不起其他人,反而會用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弱勢。年少時期的史懷哲先生有一次無奈和班上一個頑童打架,因為他一句不服氣的話:"如果每星期我也可以吃到兩次有肉的湯,我一定可以贏你。"就因為同學這一句賭氣的話,而決定放棄原本富裕的生活,不願高人一等。還有一次史懷哲先生和他的朋友相約去葡萄園打小鳥,但就是怎麼也下不了手,因為他有一顆仁慈的心,認為每種動物都是平等的,不該被如此對待,這種仁厚的心,真的非常值得我去效法。三十歲以前的史懷哲先生在各方面皆有著不同凡響的成就,但他仍然有著關愛人類、服務社會的信念,於是他選擇在三十歲之後先從頭學習一些有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再到非洲幫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難、得到傳染病的非洲人。

  我覺得史懷哲先生真的是一位仁心仁術的醫生,因為他竟然為了去非洲救濟生活困苦的非洲人,而放棄了他原先在世界上知名的藝術家頭銜,起初雖然遭到父母和親友們的反對,但他卻依然沒有放棄他這項偉大的理想,持續的奮鬥、努力,也因此史懷哲先生的父母及親友們也漸漸被他的熱情所感動,而去支持他的行動,甚至幫助史懷哲先生籌募一年的醫療經費,這可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呢!到了非洲後,史懷哲先生開始積極的為了那些被傳染病纏身的非洲人民治療,一毛錢都沒收,只是一直盡他的心力為那些非洲人民犧牲奉獻,不只當地人民都尊敬他、愛護他,就連我也被史懷哲先生他這種無私的大愛而有所感動!就連第一次世界大戰史懷哲先生被抓到法國當俘虜時,還是十分惦記非洲的人民們,戰後仍繼續致力於救助那些得到傳染病的人們,完全沒有考慮到他當時已經五十幾歲了,只是一直關心非洲人民,真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到了西元一九五三年,因為史懷哲先生犧牲奉獻的精神與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獎項,真是實至名歸!
  
  此外,讀完這篇故事後,我也想到陳樹菊女士的善行,他的出身並不富有,只是個平凡的賣菜人家,卻願意省吃儉用,將自己賣菜賺來的微薄收入,拿去幫助貧窮的人,且為善不欲人知,不會高調張揚,只是想要為了社會付出一點心力,他的精神真的讓我十分敬佩,也因此獲頒多項獎項,實為台灣之光。反觀社會上的一些富有人家,他們明明家財萬貫,卻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不願意去為社會上的弱勢家庭付出,如果他們也能學習史懷哲先生和陳樹菊女士的精神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個世界一定能變得更美好。

  史懷哲先生的所作所為真的都非常值得我學習。也是我最好的學習榜樣,我一定要效仿他那種無私的奉獻精神,也希望我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一樣無私的去幫助這個社會上任何有需要幫助的人!
 

 
四、討論議題:
1.如果在史懷哲先生三十歲那年他放棄了學習醫學方面的知識,還能夠順利的道非洲救濟人民嗎?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