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24 | 甲等 |
作 者: | 陳玉瑄 | ||||||
參賽標題: | 偷書賊 | ||||||
書籍ISBN: | 978-986-6973- | ||||||
中文書名: | 偷書賊 | ||||||
原文書名: | the book thief | ||||||
書籍作者: | 馬格斯·朱薩克 | ||||||
書籍編譯者: | 呂玉嬋 | ||||||
出版單位: | 木馬文化 | ||||||
出版年月: | 2013年3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這是一本有關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書中主角是一位九歲小女孩,在戰亂中與弟弟被迫送往寄養家庭,弟弟卻不幸在途中死亡,主角在弟弟葬禮後偷了第一本書,於是這本書帶著主角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 |
二、內容摘錄: |
我隨著其他人走了幾百公尺的距離,就像這群女孩一樣,我依舊留意著天空。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低頭看見手上年輕孩子那張無依無靠的臉。p298 這條街,在德文的意思是天堂。 其實這條街也不是人間煉獄,只是這條街距離地獄有多遠,離天堂也就有多遠。p26 |
三、我的觀點: |
這本書的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德國,當時是一片戰亂,貧窮的家境迫使九歲的主角賽莉雅來到天堂街的寄養家庭,途中她經歷了弟弟的死亡、與母親的分別、也偷到了一本被遺落在雪地的掘墓工人手冊,誰也不知道這本書帶給賽莉雅多大的勇敢與寄託。 到了寄養家庭後,在養父的耐心與關懷下,賽莉雅終於慢慢卸下心房,接納新的生活。但長期的惶恐與不安常常令她失眠,在一開始幾個月,賽莉雅每天都在做噩夢,夢裡的情境重複在弟弟死亡的那一瞬間,這時她總會尖叫著醒來,而養父就會進來陪著她、關心她。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從一開始她就明白了,爸爸永遠會在她尖叫聲停止之前出現,而且不會離棄她。」這句話表達了賽莉雅對養父的信任與眷戀,及養父對賽莉雅同樣深深的愛。 書中也有一段章節令人非常動容,一位名叫麥克斯的猶太人前來投靠他們;他是養父朋友的孩子,因為被政府追殺而前來尋求幫助。麥克斯身染重病,須終日臥床。於是,莉賽爾一家悉心的照料這位年輕人,並小心翼翼地藏著這位隨時會帶來危險的「猶太人」。莉賽爾擔心麥克斯會感到無聊,於是從各處開始偷竊書籍,帶回去唸給麥克斯聽,透過文字的力量,兩人間的友誼也愈發真摯。然而,德軍的迫害並沒有止息。最後,在麥克斯逃離納粹黨的途中時不幸被發現,仍然淪為德軍的監下囚,與莉賽爾分隔兩地。 在故事的尾聲,天堂街不停的響起防空警報,居民們常常躲進防空洞裡,在悶熱而著急的等待中,賽莉雅讀書的聲音仿佛天籟一樣,撫平了大家焦躁的心。最後炸彈仍然降落在天堂街,在深夜時刻被夷為平地,炸燬的房屋四處飛濺。大家都沈睡了,魯迪沈睡了,爸爸媽媽也沈睡了,天堂街的居民們都沈睡了,沈睡在最後消失的天堂街裡。只有賽莉雅倖存,當時她正躲在地下室,檢查自己寫的故事有沒有錯誤,但是當隔天黎明,一切都不一樣了。 再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受到很大的震撼,不管是戰爭的冷酷無情,還是養父母對賽莉雅的愛,在這本書裡完整的呈現,仿佛身歷其境一樣,代入了賽莉雅的角色。也使我不禁想到,幸好我們是在這樣一個文明的時代,不用每天活在炸彈、砲火的陰影下,能夠每天起床一片陽光明媚,能夠吃飽睡好,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還有包括納粹黨對猶太人的追殺及傷害,這對我們來說根本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但卻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真的曾經有一群人被慘無人道的對待,卻沒人對他們伸出援手。所以我為能生活在這麼安定、美好的環境感到非常幸運,願大家都能更珍惜這樣和平的時代。 |
四、討論議題: |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種族歧視的發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