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男孩》是一位在台南一個小鄉鎮土生土長的鄉土作家—楊富閔所寫,他以溫厚赤誠又帶著幽默詼諧的筆調,替從小看他長大的長輩們刻劃出一篇篇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楊富閔出生於1987年,生長在那個年代,常見的傳統大家庭中,從小便睜大好奇無比的雙眼,探索著這家族大大小小的人事物,每一位家族成員身上都背負著同樣的年代卻是不同的故事和歷史,進而使這些族人日後成為作者小說中的原型人物。《花甲男孩》中收錄的全是得獎的短篇小說,題材以農村生活和生命故事作為主幹題材,以單篇故事來看,他們都有相同點,無論故事中的角色之間發生那些衝突,最後都會有默契地用和解作為結束,大概是象徵「家和萬事興吧」?家中不管爭吵分裂得多激烈,但這終究是個家,不該為了那些雞毛蒜皮搞得不像家。
本書中《暝哪會這呢長》寫的是一對姊弟從小在隔代教養中由阿嬤帶大,文中以主角中的弟弟的角度介紹大內阿嬤的一生、和姐姐是為了生活而忍心拋下最親的阿嬤及弟弟,離開家鄉獨自出外打拼。雖然寫的是鄉下生活,作者不忘把現今最發達的通訊設備和網路資源加入故事中,間接顯示出現代人因為這些技術的發達,導致人與人之間只能藉由網路才能溝通。雖然阿嬤斥責,明明是姐弟的兩人為什麼還要透過部落格留言才能對話,但其實隱約的感覺出阿嬤對於寶貝孫女的關心。作者利用網路接起祖孫三人的橋樑,阿嬤還利用新世代周杰倫的歌來當作手機鈴聲,呈現阿嬤那代的人漸漸地也拉近時代了。
其中還有《唱歌乎你聽》也是一篇鄉土生活和現代科技的融合,訴說著故事中的阿公和廣播電台主持人美雲之間的陳年友誼,阿公生病前是天天守在收音機前準時call
in報到,自從他得大腸癌後病魔纏身,無法聽到他最愛的休閒活動和電台裡朋友們的嘻笑打鬧聲,在一次的談話中主角,也就是唯一回來照顧阿公的孫子得知這件事,他透過各種方法,終於找回阿公記憶中的那個專屬於他們的電台年代。故事中包含令人感動的友誼情分,作者雖然寫出科技的進步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但我認為不善用科技,人與人之間也會產生更大的疏離。
這本書最具特色的地方,莫過於全本使用閩南話的方式,表達故事生活化真實的面向,讓整體增添濃濃的鄉土味,也讓文字有了口語化的效果,雖然一開始讀的時候稍微有些吃力,但是經過幾次反覆的閱讀,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是常聽到的單字呢,確確實實的讓讀者想起,曾經在哪聽過這些字的那些回憶,所以這就讓我想起和阿公阿嬤相處的那些時光,好不感動。故事中也寫到大量的生離死別,我覺得這其實也暗藏著作者想表示,和家人的相處的時間要及時把握、珍惜,人都會有生老病死,但是在這之間的相處過程才是最值得重視的,別在失去過後才後悔,那就為時已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