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著許多徬徨、迷惘,對未來有著憧憬,在青春時吸取經驗,經過時間的歷練而成長著。《青春第二課》敘述了九十六位名人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成功並非一步登天,每個人背後都有著故事,無論艱辛或者順遂,都曾努力且堅持過。
閱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名人為何能夠成功。他們做事從不馬虎,而且永不放棄;懂得自己的喜好及長處,目標明確且努力。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他們也曾跟我們一樣遇到困難,但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化解它,即便是驚濤駭浪,我們一般人也許還在岸上觀浪,他們已經勇往直前了。無論是放棄眾人夢寐以求的台大醫科,轉攻台大化工,得到諾貝爾獎的李遠哲博士;身為律師伸張正義,最後為全民挺身而出的林肯總統;喜歡顛覆傳統,卻十分仰慕父親的畢卡索。他們都是一個人,卻影響了全世界,創造許多可能性。
我最喜愛的其中一篇是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他明白早期社會市場缺乏了行銷習慣,因此首創從賣米開始,主動向家家戶戶推銷,外送到府,提供各式客製化服務,例如洗滌米缸;並且蒐集各家戶口,整理出哪家米什麼時候大概會吃完,再送米過去,為了服務客戶,王永慶甚至自己開了碾米廠。王永慶靠著細心、觀察、努力、計畫,深得顧客的心。他主動,並且把事情做到最好,更懂得擴大版圖──從碾米廠到臺灣塑膠公司,石化業到醫療領域,幾乎都能看到王永慶的影子。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優,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這證明了好的環境不一定能成功,壞的環境不一定會阻擋你的成功,全看有沒有努力過,從小地方做起,魔鬼藏在細節中,善用身邊的資源,蒐集有用的資訊,為自己創造出一條路。
在這個世界中,有許多人是為了生存而打拼,有許多人是為了夢想而奮鬥,無論如何,唯獨努力才能創造出成功的路。青春年少的我們,或許也面對著許多對自己來說的挫折和失敗,但失敗的洗滌,讓我們真正明白成功並非容易的事。即使努力過卻失敗了,就像通往著天堂的路,是多麼崎嶇艱辛。時間累積的經驗,可以繞過不必要的麻煩,跨過絆腳石成墊腳石,一步一步向前。成功的人也許有幾分的幸運,但背後卻付出了九十九分的努力,並且堅持到底。也許沒有好的開始,但經過中間盡心盡力的過程,結果不一定是差的,許多名人的故事都是最好的例子,好的成果在於好的過程,一塊醜陋的原石只要經過努力的淬鍊,都能化作閃亮美麗的寶石。我們在求學過程中,學習到的不一定是學業,而是在離開學校後,即便忘光課業,也內化在人格中的教育。靠別人不如靠自己,與其期待別人的救贖,不如自己創造出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