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10 | 特優 |
作 者: | 周怡霆 | ||||||
參賽標題: | 自由從願意自由開始 | ||||||
書籍ISBN: | 97898494524 | ||||||
中文書名: | 小屋 | ||||||
原文書名: | The shack | ||||||
書籍作者: | 威廉.保羅.楊 | ||||||
書籍編譯者: | 陳敬旻 | ||||||
出版單位: | 寂寞出版社 | ||||||
出版年月: | 2017年5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本書在敘述一個從小被家暴的男孩,為了保護母親用盡全力,在憤怒和自責之下暗殺了爸爸。這個秘密被他藏在內心,成為他最黑暗的傷口,不再相信上帝是良善的神。不同於他的父親,他深愛家人勝過自己。某次出遊,摯愛的小女兒被綁架警方努力協尋卻只找到血跡斑斑的洋裝……這樣生命的巨變,使他整個人生蒙上陰霾。有天卻收到案發現場處寄來的一封信署名:天父。他戰戰兢兢的回到案發現場後,經歷了一場上帝預備的撫慰之旅。 |
二、內容摘錄: |
有時,人選擇相信常被視為絕對不理性的事。這不代表他確實不理性,但當然也不能算理性。或許這世上有超理性:超越一般定義下的事實或邏輯性;只有在可以看見更廣闊的現實畫面時才有道理的理性。或許那就是信仰的空間。(p.98) 破碎的人類以看似對自己有益的事,做為生命的中心,但是那不能使人滿足,也不能使他們自由。他們沉溺於權力或權力能提供安全感的假象。(p.167) 他的靈魂在天父的愛中持續融化,得到療癒。(p.298) 如果有什麼事要緊,那凡事都要緊。(p.322) |
三、我的觀點: |
本書探討許多關於價值、關係、善惡的問題,又分別討論所謂的自由、制度、宗教和信仰的差別等等,確實使我獲益良多,因為對於價值部分比較有興趣,在此僅分享探討價值的部分。 在這書的故事中,因著男主角的遭遇,和他心情的陳述,即或我的心情和遭遇不那麼悲慘,卻仍深深被他所提的那人心最深黑的角落觸動。當他在無助迷茫的時候,那些想法和我的思緒如同深淵與深淵相應般,環繞著我,去逼迫我去思考自己從不敢面對的自我。 當男主角,麥肯,的生命終於看似平靜的走向人人羨慕的樣子,甚至是自己滿足的樣子時,似乎過去那些傷口就全都不在了,再也不需要去認識真正的自己。對於平靜的生活,我們也常常習慣於現下,沉溺於習慣的安全感,當黑暗和沉寂的夜晚來臨,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是誰?我的生命的影響力?我的美好?他人的需要?都不再重要,隨著鼾聲,銷匿無跡。 但是,麥肯的故事卻不是這樣結束。當巨慟來臨,你有多少自信能抓住自己?一切你認為絕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如果發生了,支撐你生命的力量是什麼?你知道嗎,其實,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會如何。麥肯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孩,小女兒蜜思,死於一個變態殺手,屍體也如同蒸發一般,不得安葬,而小女兒之死,似乎是出於麥肯的疏忽。這怎麼能叫他原諒自己?雖然當時他是為了救溺水的兒子,一切都是身不由己,但這怎麼能解釋他女兒無辜的死?椎心、後悔、無助、孤單、寂寞、沉痛,沒有人能夠分擔,他只能任憑那一切控告的聲音摧毀他。 我相信不只有我自己,當生活中壓力和不如意出現,我們都常常掉進負面的黑洞。「破碎的人類以看似對自己有益的事,做為生命的中心,但是那不能使人滿足,也不能使他們自由。他們沉溺於權力或權力能提供安全感的假象。」本書與我的觀點認為:我們遇到挫折而退縮而黑暗的生命,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建造在一個不完整的基礎上,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於是我們把身旁看得見的、自己擁有的、別人讚許的當作生命的價值,一旦這些東西受到威脅,如同房屋的地基搖動,岌岌可危。 我們好像被「成功」的定義綁的太死太緊,財富、名望,說起來是多麼臭惡的渴望,但成功似乎和這兩件事脫離不了關係,我們為了尋見自己的價值,選擇走別人走過的「成功」之路。但我們似乎沒有發現:即便那些具有成功條件的人也不一定成功。聖經傳道書九章十一節:「我又發現一件事:在這世上,善於賽跑的人不一定得獎;勇士不一定打勝仗;聰明人不一定有飯吃;機智的人不一定富有;能幹的人不一定居高位。時運左右一切。」太多事情不是我們能掌握控制的,如果每個人的價值都要賭一把,那我們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去追尋夢想?甚至只是去擁有夢想的能力? 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給我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即:價值源自於真理。恆久不變的真理是我們所能倚靠的。或許我們的確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卻可以堅信,明天,真理仍然存在。可是關於真理,又有太多值得辯論的事,看看「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就可以明白真理也是不容易尋見的。 回到小說本身,令我驚奇的是,他的觀點是如此的單純又令人樂於接受:我們的價值不在於我們成就了什麼,在我們被創造的那一刻我們就擁有了,我們要做的,是靠著上帝賜下的能力去發揮價值。同樣是出於聖經,卻不帶有宗教的壓迫性。 引用以下解釋這個觀點的來源及說服我的過程。 聖經創世紀第一章二十七節:「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第一章三十一節:「上帝看他所創造的一切都很好。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六天。」這兩句經文解釋了上帝的創造,以及我們人類存在價值的美好。在這個科學當道的時代,上帝諸類看起來似乎太荒誕可笑的迷信,但有時,人選擇相信常被視為絕對不理性的事。這不代表他確實不理性,但當然也不能算理性。或許這世上有超理性:超越一般定義下的事實或邏輯的理性;只有在可以看見更廣闊的現實畫面時才有道理的理性。或許那就是信仰的空間(小屋p.98)。對於未來那些未知及不能控制的事,我寧願相信自己已經有了存在的價值,再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去追尋更多的真理,及擁有作夢的勇氣。 綜合以上,這些僅僅是我在本書中的見解及我目前確信的真理,我所認知的成功不侷限在財富和名聲,而是在於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價值,當那些黑暗和摧毀價值的聲音再次瀰漫左右,就不再害怕,因為失去的那些讓上帝賜下的價值和能力更顯的真實。 至於你,願你也找到屬於你的價值。 至於我,我確信價值源自真理,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
四、討論議題: |
你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你能夠穩固生命的東西是什麼?申論說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