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02 甲等
作  者: 王虹喬 
參賽標題: 不反應的練習
書籍ISBN: 9789861372198
中文書名: 不反應的練習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草薙龍瞬
書籍編譯者: 劉滌昭
出版單位: 究竟
出版年月: 2016年4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草薙龍瞬是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也是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宗教。多采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式各樣主題的「成人私墊」、「坐禪練習」等,各種開創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另外,簡單明瞭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大受好評,同時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參加。

 

 
二、內容摘錄:
佛教的思考方法就是:認清煩惱存在的「現實」,理解它的原因,然後實踐解決「方法」

-可說是與最尖端醫學相當類似的「明快處方箋」。P.22

正確理解,才是化解人生苦惱最強大的「智慧」。P.35

快-感覺喜悅或快樂的內心狀態就是「幸福」。

不快-感覺憤怒、恐懼、不滿、不安等的內心狀態則是「不幸」。P.120

不可為了他人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應該做的事。P.154

 

 
三、我的觀點:
活在世上,什麼遭遇都有,心中少許難免苦於「人生真是一點也不輕鬆」,總是被壓迫於生活的追趕,內心無法從容;面對現代社會工作不滿,想必未來則會感到不安;厭惡之事、不幸遭遇、反覆失敗而導致情緒低落;與同事處得不融洽而讓人際關係帶來壓力。

書面上寫道:「所有煩惱都始於無謂反應,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告訴我們:

面對外界的騷動和目光,要學會已讀不回。」看了這句,心中產生疑問,若不再產生無謂反應,人生會不會輕鬆點?不再猶豫、憤怒、壓力、緊張、後悔及不安,是否能讓人生終於得到解救呢?若是這樣,該有多好。

草薙龍瞬說道:「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不輕率反應」「煩惱要正確思考和解決」。這才是能為我們人生帶來寧靜、滿足、幸福,應當銘記在心。

在小時候,母親曾告訴我:「不要試圖逃避問題,而是要去面對它」。因過去的陰影始終無法忘懷,然而面對許多事情,總是找一個理由說服自己,不去面對。母親送我這本書「不反應的練習」自從看了那本書後,發現裡面敘述了很多自己問題所在,沒有了解事情發生的因和果,是難以解決的。在佛教界所說四個真理:生存必定伴有「痛苦」。痛苦必有其「原因」。痛苦是可以「消除」的。消除痛苦有其「方法」。雖一眼明瞭,卻非信什麼就能得救的宗教,而是只要這樣思考,就能脫離痛苦、煩惱,再也單純不過的思考法了。人因三種執著而痛苦,追求之物、永久持有獲得之物、使自己痛苦之事務消失。會覺得痛苦,是因為內心存在著執著。本來內心如潺潺流動停滯而產生痛苦。受苦的不論是別人或自己,若有人痛苦,就表示某個地方出現錯誤。與其持續痛苦,更應將脫離痛苦、恢復自由,視為人生目標。過去和談判全放下,便能脫離苦海。

「生於世上,但不受世上汙染」每個人多少會經歷挫折或失敗。但沒有必要以過去的經驗為理由,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因為,每個人被賦予的條件不一樣。出生環境、遭遇的人、性格、能力、時機都不相同。連心理反應和頭腦都不一樣。由於內在世界不同,所呈現出來的語言、行動和人生過程當然也有偉大的差別,每個人的人生,根本上即因人而異,是不能比較的。這種因人而異的人生,不論勝利組或失敗組,不論誰優或劣,如果思考「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是錯誤的執著和妄想。暫時閉上眼睛,重新整理思緒才是正確的。閉眼睛,可使你的內心痛苦的許多刺激排掉。外在世界將不復存在。注視心內側的平靜,同時找尋自己獨有的「快」。以「生於世上,但不受世上之苦的生存方法」度過人生。雖然生於水底,在水中成長,最後浮出水面,卻曾未受水汙染。

 

 
四、討論議題:
若學會不作無謂反應,是不是真的解決所有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