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02 甲等
作  者: 謝宛諭 
參賽標題: 沒手的「正常人」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沒手的「正常人」
原文書名: 沒手的「正常人」
書籍作者: 楊義慶
書籍編譯者: 何鳳儀/樊瑋
出版單位: 漢幼文化
出版年月: 1991年06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翟平洋先生因為一場意外使他從此失去雙手以及左眼的視力,一開始他與家人都非常錯愕,不知該如何面對,直到後來藉由信仰的力量以及他自身的毅力他成功克服身體上的缺陷,考到第一志願,也在後來的日子成立殘障人協會,幫助社會上的殘障人士使他們的權益都更加受到重視。

 

 
二、內容摘錄:
1. 就在翟平洋越來越自卑的時候,他從宗教信仰中獲得了精神的鼓舞,並嘗試用一種感恩的心和充滿愛心的眼光,去觀察周遭的一切。 (P. 40)

2. 也由於他們兩人這種一視同仁的教育方法,使翟平洋從小就知道,不能因為殘廢了就可以要別人縱容他優待他。 (P. 44)

3. 但是他又想,如果不去試試,又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呢? (P. 48)

 

 
三、我的觀點:
  我從來就不相信有任何事情是有心做不到的,如果自己願意去做,一定會得到同等的結果,怕就是怕自己連嘗試與堅持的動力方向都沒有。而翟平洋先生的故事更是應證了這個信念,他原先是個再一般不過的正常人,老天爺卻對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因為一場意外使他的人生從此困難重重。

  當人遇到挫折時,難免會陷入低潮走不出來,此時如果自己無法找尋出口,將會宣告失敗。一開始的翟平洋先生也跟「一般人」一樣經歷一番痛苦,無論是眾人的指指點點或是自己身體上變化造成的不便對他來說都是一大挑戰。但或許是自己本身強大的意志力使他越挫越勇吧,他做出大部分「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情,他接納了自己的殘缺,並且不斷想辦法去克服那些障礙,「沒有手掌又如何?我還有手肘!」他不去糾結自己所沒有的,反而是用著自己仍然有的東西來過生活,甚至做得比大部分一般人都好,這無疑是眾人都應該學著效仿的楷模。

  宗教信仰也是他能夠成功的一大關鍵。對於翟平洋先生來說,宗教信仰就是他的精神糧食,它能夠支撐他的生活,也能夠使他在沒有動力的時候,重重的推他一把,使他找到方向,也能夠有能量去面對那些流言蜚語。他從信仰裡也獲得了莫大的鼓舞,學會了用感恩的心和愛去面對周遭一些是非,也能讓他自己能有更多的力量去消化那些負面話語,再轉化成正面的能量繼續進步。

  且他最可貴的一點是,他不因自己殘障而希望獲得更多的寬待,他只想讓自己跟一般人一樣,因為這樣他才不會太放縱自己,也才能夠當一根在逆境中成長的小草,越是艱難,就越強大。一般人如果不幸成為殘障人士通常都會希望得到優待,如果有更容易生存的道路就會選擇那條走,但他不一樣,他反而希望大家一視同仁,這樣他才能夠更加堅強,而他也不負眾望的打敗眾人順利考上第一志願。且在日後的日子他竟然還自行學習眾多運動,那對於一位失去手掌的人來說是多大的挑戰,但他卻絲毫不覺得恐懼,一心只想征服一切,這種精神真的是平常的「一般人」所難以擁有的。

  而成功克服一切生活逐漸穩定之後,翟平洋先生也不忘了要回饋社會,幫助社會上所有跟他有一樣境遇的人們,這是非常難得的,他不因自己已經順遂就只顧自己好,反而盡力想要改善其他殘障人士的生活,幫助他們獲得工作機會,也使社會殘障人士的權益能夠更加被重視。這種仁愛為懷的心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現在的社會就是有太多人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感受,如果這個社會的大企業都能夠像翟平洋先生一樣幫助他人,相信這個社會一定能夠更加溫暖,也希望我能夠學習翟平洋先生堅毅不怕失敗的心,勇於面對所有挑戰。

 

 
四、討論議題:
1. 現在社會富裕的人那麼多,但是有每個都跟翟平洋先生一樣回饋社會嗎?

2. 如果遇到挫折,帶給你力量的事物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