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39 優等
作  者: 黃怡璇 
參賽標題: 生之歌讀書心得
書籍ISBN: 957-560-342-7
中文書名: 生之歌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杏林子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月: 1995年1月10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生之歌』顧名思義即為生命之歌,其內容收錄了數篇關於作者對於生命正向觀感的散文,篇篇皆感動人心,足以撫慰人們空虛乏味的心靈,作著也以她個人的生命歷程以及如何克服艱難困苦的環境為題來闡述她的心路旅程。往後她便以更積極更努力的態度為自己的生命譜出愛的樂章,活出不同於他人的璀璨人生。我們更應該勇敢的去面對生命中瑣碎的挑戰,切勿只因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被打敗,因為只要活著,一切就都還是充滿著無限的希望。

 

 
二、內容摘錄:
1. 人生何嘗不像一場競賽,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跑得快的固然一路領先,風風光光,跑得慢的就免不了受些冷嘲熱諷,有些人怨天尤人,一路上窩窩囔囔、委委屈屈;有的卻抱著「龜兔賽跑」的精神,默默努力。(p.64)

2. 人生有如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有人力爭上游,有人隨波逐流,端看你採取哪一種人生態度。(p.91)

 

 
三、我的觀點:
自小,我一直崇拜一個人,在國中、小的國文課本內有個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都僵化,病了二十多年,但是從不放棄的女作家,她就是杏林子,即使是行動不便,只有右手手心能動筆,用她所寫的一字一句傳達給每一個人、感動著每一個人。我越來越相信一個人是不是活得有意義,是不是完全發揮了自己,全看這個人對生命的體認,和對生活的要求而定。

《生之歌》這本書裡,完全看不出作者內心的痛苦,只見書內大部分都是喜悅的心情,甚至是幫助健康的人們給他們勇氣,要不是有作者介紹,不然根本看不出她是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儘管作者自己在痛苦之中,但她卻是很多身體健康的人所訴苦的對象,更是很多身體有缺陷的人所求助的對象,而這些人卻都比她軟弱。她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卻把人生的信心,對人生的體認,傳遞給那些比她身體健康的人。這種生活態度是何等的超越平常!

在書的首頁,她寫著:「願以這本書,還有我的愛和祝福,送給媽媽做為六十歲的生日禮。」她病了多少年,她母親也就病了多少年,每一次手術、每一針、一刀,都像刺在慈母身上。我想,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好的禮物便是孩子身體健康,日子平安順遂,而杏林子長年受病魔折騰,照顧她的母親肯定是心如刀割,恨不得能為孩子受罪。而杏林子以這本書來當作給媽媽六十大壽的禮物,我認為是再適合不過的了。作者的母親非常偉大,自己的女兒因為病痛而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不僅在她身邊時時刻刻照顧她,還因為她喜歡看書而不嫌麻煩和勞累去幫她借書、還書,我從此領悟到,我們也該感謝自己的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他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心血、努力和時間,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最偉大的。

作者杏林子雖然身負重病,但卻抱著知足與感恩的心,人們的貪婪就像無底洞一樣,慾望永遠無法被滿足,我們應該多看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一味的去跟他人比較。人們也常常學不會感謝他人,總是認為他人為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總是奢求別人為自己付出更多,自己沒有付出卻奢望他人付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要真心感恩別人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如果有機會也應該為他人或是這個社會盡一份心力,活出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就像是洪蘭所說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從來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既然是馬拉松,重點就在於你能不能跑到終點,以及過程中的毅力與耐力。』因此,我覺得杏林子非常值得尊敬,她並不會像有些人得了病之後,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反而能在艱難的人生中,找出自己的一片天,每個人應該都要學習她的精神,充實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即使作者逝世了,希望她所寫下的書籍能幫助到每個對人生失去希望的人們,並讓他們振作起來!

 

 
四、討論議題:
1.假如你得了不治之症,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