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我一直崇拜一個人,在國中、小的國文課本內有個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都僵化,病了二十多年,但是從不放棄的女作家,她就是杏林子,即使是行動不便,只有右手手心能動筆,用她所寫的一字一句傳達給每一個人、感動著每一個人。我越來越相信一個人是不是活得有意義,是不是完全發揮了自己,全看這個人對生命的體認,和對生活的要求而定。
《生之歌》這本書裡,完全看不出作者內心的痛苦,只見書內大部分都是喜悅的心情,甚至是幫助健康的人們給他們勇氣,要不是有作者介紹,不然根本看不出她是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儘管作者自己在痛苦之中,但她卻是很多身體健康的人所訴苦的對象,更是很多身體有缺陷的人所求助的對象,而這些人卻都比她軟弱。她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卻把人生的信心,對人生的體認,傳遞給那些比她身體健康的人。這種生活態度是何等的超越平常!
在書的首頁,她寫著:「願以這本書,還有我的愛和祝福,送給媽媽做為六十歲的生日禮。」她病了多少年,她母親也就病了多少年,每一次手術、每一針、一刀,都像刺在慈母身上。我想,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最好的禮物便是孩子身體健康,日子平安順遂,而杏林子長年受病魔折騰,照顧她的母親肯定是心如刀割,恨不得能為孩子受罪。而杏林子以這本書來當作給媽媽六十大壽的禮物,我認為是再適合不過的了。作者的母親非常偉大,自己的女兒因為病痛而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不僅在她身邊時時刻刻照顧她,還因為她喜歡看書而不嫌麻煩和勞累去幫她借書、還書,我從此領悟到,我們也該感謝自己的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他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心血、努力和時間,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最偉大的。
作者杏林子雖然身負重病,但卻抱著知足與感恩的心,人們的貪婪就像無底洞一樣,慾望永遠無法被滿足,我們應該多看自己所擁有的,而不是一味的去跟他人比較。人們也常常學不會感謝他人,總是認為他人為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總是奢求別人為自己付出更多,自己沒有付出卻奢望他人付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要真心感恩別人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如果有機會也應該為他人或是這個社會盡一份心力,活出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就像是洪蘭所說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從來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既然是馬拉松,重點就在於你能不能跑到終點,以及過程中的毅力與耐力。』因此,我覺得杏林子非常值得尊敬,她並不會像有些人得了病之後,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反而能在艱難的人生中,找出自己的一片天,每個人應該都要學習她的精神,充實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即使作者逝世了,希望她所寫下的書籍能幫助到每個對人生失去希望的人們,並讓他們振作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