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7 甲等
作  者: 潘茹意 
參賽標題: 來不及說的愛
書籍ISBN: 986737861
中文書名: 來不及說的愛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羅彩絹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福地出版
出版年月: 2006年7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在女主角小愛大考前夕,父母離婚,使小愛無心念書,因而考上不好的高中,在高中,他曾被同學欺負、曾自怨自艾,她原以為將一切的不順歸於父母,就能讓自己好過點,沒想到卻傷害了最親愛的人。直至母親生病離開人世,她才明白,怨氣越深,依賴越深。終於在最後了解,珍惜眼前所有的道理。

 

 
二、內容摘錄:
成長是需要付出努力和代價的,而學習與成長正是每個人人生中的重要課題。(p.3)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這是不會因雙方離婚,或天災人禍而改變。(P.203)

祂沒讓小愛考上好學校,卻送給她兩個好朋友。學校是一時的,朋友卻是一世的。 (P.222)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的主角的遭遇,在現在台灣的社會上,是有非常多的小孩都會遭遇到的,現代家庭因為太多的煩惱與壓力,導致許許多多的夫妻都走上了離婚的這條路。也像大家常說的,一個離婚破碎的家庭下的犧牲者,往往都是孩子。

  但是小愛跟這些孩子不太一樣的是,這個孩子有著比其他人聰明的頭腦,一路順遂,所以不曾遭遇過挫敗。導致她在後來遭遇到這些事情時,會有怨天尤人的情感浮出,就宛如突然的墜入地獄一般,使得小愛在這個時候將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使她落得如此下場的母親身上。即便母親努力地扶持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想要補償讓小愛不能考上好學校,對未來感到焦慮的心情,依舊不能讓小愛體會到她的苦心。

這就像是現代家庭的小孩一樣,住在家境小康、衣食無缺的家中,小孩往往會變得驕縱放肆,認為父母所給予的是應該的,不懂得去感謝父母,感激社會所能給予的一切。若是這個小孩又聰慧又有才能,往往會在家人的稱讚下慢慢地培養出一個自負的個性,使得這般聰明伶俐的孩子更不能接受人生的失利與挫折,這些孩子更不可能因為不是自己的錯而導致的失敗,就不可能會去原諒讓自己墜入低谷的母親的離婚這種事情了。

但是到了小愛真正感受到母親的用心良苦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就如同古人韓太傅所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當你真正想要去孝順父母,去回報父母的時候,往往都做不到了,儘管你在怎麼地大聲嚎哭,在怎麼地懊悔不已,在怎麼地希望時光倒流,逝去的人,都不會再回來了。在這時小愛也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何謂恨得越深愛得越深。

  人家常說:「最偉大的愛,來自於父母無私的奉獻。」在讀完這本書後,有了深刻的體會。小愛正值於叛逆期,又遇到家庭破碎、大考失利,以至於他將所有的怒氣遷怒至心軟的母親。母親起初無法讓小愛了解何謂「不得不做」。不得不與丈夫離婚、不得不搬出溫暖的家以及,不得不扛下家中的重擔。若以讀者的視角來看,小愛的母親為了兒女,自願放棄失敗的婚姻,獨自撫養孩子,默默的付出卻不求回報,即是偉大又無私的愛。 但小愛有一點值得嘉許,他在校風較低、身邊都是不良學生的環境下,還能努力向上,絲毫不被身邊的環境影響,甚至在最後,鼓勵了身旁的同學勇於追夢、認真讀書,也在母親病倒時,看見了母親為她的付出,雖然母親最後還是病逝了,但他們在最後一刻解開誤會。

  這本書很貼切的表現了臺灣的社會許多破碎的家庭,也很明確的描述了現在許許多多不懂的父母辛苦的小孩,所以這本書很適合我們這些高中時期的學生看,希望看過的這些人能夠去更加理解父母親的用心良苦,也要即時的孝順父母,不要白白錯過了這個時刻。

 

 
四、討論議題:
當遇到種種挫折該如何調適心情,以防遷怒他人?

該如何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