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1 甲等
作  者: 黃瑀若 
參賽標題: 我不知道
書籍ISBN: 9789862353691
中文書名: 我不知道
原文書名: I DON‘T KNOW
書籍作者: 莉亞.海格.柯恩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4年07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我不知道」—一個關乎個人生存的關鍵詞,理解我們自身和接受未知的鑰匙,檢視對不確定的恐懼,深思『不知道』的力量,「我不知道」,有太多讓我們可知道的。

孔子早就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但「我不知道」這短短四個字其實蘊含深刻又複雜的心理活動。

面對「未知」,我們如何減少對於「明確答案」的仰賴?

 

 
二、內容摘錄:
能夠毫無顧忌地說出「我不知道」,不僅能強化我們與他人關係的真誠和確實性,也讓我們有更大的吸收能力—這可能使我們得到更多智慧。(P.68)

我們一無所知,是最難補救的無知。(P.100)

說「我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是錯的?有可能。在我們表明自己的無知時應該誠實且秉持開放精神,讓自己去聆聽、去學習、去接受。(P.112)

  但那不得已的謊言—假裝知道—帶來羞愧感:一種內在的斷裂,一種與自我的斷裂。我們以為我們與他人所維繫的聯繫,並不是真正的連結;它建立在虛假之上。(P.150)

 

 
三、我的觀點:
走進寧靜的藏寶箱中,發現了一本彷彿水彩畫外衣的瑰寶,它有著染如用水彩技法中暈染的效果繪製出的名畫,金黃色的書衣,帶著些許的典雅,些許的個性,無一處是不吸引著我的。封面斗大的標題寫著:「我不知道。」每個字都像是被微風吹開的柳絮,尤其是「不」字更是被吹散了一大半,彷彿想把一切否定,一切的不清楚以及一切的煩惱給吹散開來。

  這本書穿插著作者以及採訪者對於「不知道」所發生的故事,有的能夠一笑置之,有的卻非常值得思索一番,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每個「不知道」你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這個答案會隨著種族、性別、年齡和特權而有所差異,這是一個由各種不同背景所建構的故事。

  其中的一篇故事更是令人難以忘懷。有位勇敢的受訪者說出,她面對性別不平等時的特別故事大多數的人面對不平等時,為了求安穩且無風險的度過,會選擇「不知道」有這件事,而這位女士,不但運用聰明才智迎擊不平等,也從知道自己的天賦、人格;勇氣是多麼的可貴,是多麼不應該因為性別而有所限制,我非常替她感到驚喜及讚賞,因為她「知道了」。

  書中提到:「如果我們可以欣然說「我不知道」會如何?如果我們把句話當成一種展開和延伸各種可能性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可能性,又會如何?」從書中提出的故事看出「我不知道」能夠有任何用途,其中能夠拿來做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真的很令我感到驚訝,短短的幾個字背後,其實還蘊藏許多細節,真的非常令人感到驚喜及震撼。

  「我不知道」在書本中,有各種層面上的應用,其中在教育上,就連幼童面對「不知道」時也會有所怯步。小學時,安親班老師的教育方法是,一道題目只能有一次的提問機會,若是只聽一次不懂,老師就會以非常嚴厲的口吻斥喝,漸漸地,連「我不知道」這句話,都沒有人再提起過了。我認為教育不該是如此,我認為幼童能夠說出「我不知道」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這是他們想了解世界的天賦,我希望人們能夠對於「我不知道」有更多的鼓勵及了解。

  人們總說善意的謊言是一種溫柔,但那不得已的謊言始終建立在虛假上,要如何從中取捨,是一門很大的課題,正因為是珍重之人,而不想傷害,但我們已宣稱無知作為逃避責任的做法時,卻是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對我而言「我不知道」讓我重新理解人與人之間在情感、理解及包容有多麼深刻的重要性,希望人們今後在面對「我不知道」的各種人生課題時,都能夠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它背後那深刻的意義。

 

 
四、討論議題:
對於人們會對說出「我不知道」而感到恐懼的原因是否來自社會的不友善?

  

面對「未知」如何從中面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