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二年10組 甲等
作  者: 郭昱君 
參賽標題: 看優點的人生
書籍ISBN: 9789866661945
中文書名: 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
原文書名: 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
書籍作者: 釋證嚴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5年12月
版  次: 再版一刷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人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氣候有春夏秋冬,兩者之間息息相關;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過程,就像宇宙的時序,四季輪替不斷。本書以人生各發展階段的生活故事為主軸,形成生命的歷程。如何善用生命、發揮良能、利益人群,最後在生命的終點站,依然自在,展現生命的價值。書中以【心香處處聞】、【自我的焠煉】、【自在的終點】為三大主題,聆聽證嚴法師娓娓道來的小故事,彷彿見其人、聞其聲,心靈一片沈靜。

 

 
二、內容摘錄:
  人總是喜歡找別人的缺點,這也正是自己的缺點,我們要有包容之心,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p.29)

  我們若要走出一條真正康莊平坦的道路,必定要先把人人的缺點填補起來,讓對方的優點能夠展現,這才是人生的真寶。(p.30)

  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看看自己有什麼缺點?對方雖然對不起我們,若能把心靜下來,認真找出對方優點,那就可以原諒、讚嘆對方了。(p.30)

  在人生道上,我們要學習去發掘每一個人的優點;在待人接物上,要從彼此的優點去看待。(p.31)

 

 
三、我的觀點:
  這個故事的開頭是用小女孩的真實例子來告訴我們,一個年紀如此小的女孩都能夠放下對方的缺點去多看他一眼,然後從中發現優點,重新建立良好的關係。那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能和小女孩一樣?他能做到,難道我們不行嗎?所以,看完這個故事後我開始省思,為什麼和對方鬧不愉快時,我總是只看到對方的缺點,卻忽略了優點,我想,這就是作者寫這篇的用意,很多人跟我一樣,也有這迷思,因此教我們如何成為「看優點的人生」。

  當人與人之間鬧不合時,我們常會只會把對方的缺點無限放大,那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包容他人,證嚴上人靜思語曾說過:「對別人不要計較,對自己要好好檢討。」在看完這則故事後,我非常認同這句靜思語,如果我們只是一直地去責怪他人,從不懂得反省自己,那我們永遠不曉得自己哪裡做錯,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人。但是相反的,如果我們懂得自我反省,多去看看他人的優點,那麼除了爭執減少了,我相信自己也能成為一個討喜的人,這不是一舉兩得嗎?我們又何樂而不為?而且,在許多爭執中,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往往都是立場不同,想法也不同,此時,對方並沒甚麼錯,只是與我的想法不同,就認為是對方的錯,這樣爭吵會一直存在。

  證嚴上人靜思語中也說過:「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我們與其把時間拿來生氣,為何不能把時間多拿來欣賞他人的優點,在欣賞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去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也變更好;但如果把時間拿來生氣、放大別人的缺點,那我們就像靜思語中說的只是在懲罰自己,對方不高興,我們自己也不開心,最後誰也沒贏到甚麼。正所謂:「兩方鬥,兩方臭;兩方讓,兩方有。」

  最後,證嚴上人靜思語中還說過:「忍讓可避免爭執,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我常在電視上看到很多人因為一些小小紛爭而大打出手,嚴重者甚至喪命,每當我看到這類似新聞總覺得十分悲哀,有什麼事是不能好好說的?非得搞到悲劇收場,雙方痛哭流涕甚至是後悔?這也讓我反省到自己身上,有時候會跟人起口角, 是因為我們不會忍讓,當我們學會如何忍讓,我相信我們就會發現這世上有更多的優點,更多美的事物,這也是本書的主題,維持美的循環,這也就是靜思語後面所提到的「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

  所以我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做到「多一點包容心,少一點計較心。」當自己和他人有不愉快之時,我可以能想起這篇故事要教導我們的,靜下心來,多去看看對方的優點,會發現,其實這世間還是很美好的,不必總是惡言相向,並且期望這個社會能變得祥和。感恩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成為「看優點的人生」。

 

 
四、討論議題:
  我們平時有在讚美他人嗎?有去多多觀察他人的優點嗎?有去檢討自己的缺點並改進嗎?思考一下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