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08 優等
作  者: 周瑩姍 
參賽標題: 告白
書籍ISBN: 9989571350813
中文書名: 告白
原文書名: 告白
書籍作者: 湊佳苗
書籍編譯者: 丁世佳
出版單位: 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 2009年08月03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二、內容摘錄:
  跟誤入歧途後回歸政道的人相比,一直都循規蹈矩的人絕對比較偉大。可怕的是這種人是不會成為聚光焦點的。在學校也是一樣。於是認真過日子的人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疑問,導致負面思考的原因不正在於此麼?<p.13>

  一個人的價值關根表準是由成長的環境決定的。<p.172>

 

 
三、我的觀點:
  <告白>是日本的推理小說,作者是湊佳苗。在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時,他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封面擺著一張椅子及桌子,看似簡單,但不知為何卻讓我感到無比的沉重。書中的女老師發現了自己只有四歲的女兒在校內的泳游池意外溺斃並不是一場意外,因此下定決心要報復謀殺她最親愛的女兒的兇手。

  這本書以告白貫穿全文,每個角色輪流陳述自己內心的「告白」而循線推進到真正的真相。開頭首先是女老師對自班學生的告白,當她說了:「因為愛美個死不是意外,她是被本班學生殺害的。」時,學生們就互相猜忌兇手是誰。然而女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只把兇手稱為少年A和少年B。女老師之所以這樣做都是有原因的,她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她的「復仇」從此之後少年A及少年B的人生就有了巨大的改變。他們謀殺那個女孩的原因,並不是一開始聽到的答案那麼的單純,背後的真相在他們說出告白時一切水落石出。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著不同的命運,其中影響我們最大的,就是跟我們最親近的家人。少年A和B有一個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他們都被家人期待著,但期待和現實不成正比時,反而會變成負面的影響。少年A的媽媽選擇了拋棄他,則少年B因過多的期待,反而成了生活的壓力來源。他們殺人的動機,都是為了回應家人給他們的期待,真的是既可憐又自私的真相呀!讓我不禁思考,真正有罪的人到底是誰呢?是少年A和少年B嗎?還是給予他們過多期待的親人呢?                     

  有一個人曾說過:「沒有人是無罪的。」每一個人都會犯錯,然而要正視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我認為老師復仇的目的不再於復仇,而是要讓他們認清自己所犯下的罪,並且背負著深重的罪孽活下去。沒有嘗過苦,又怎麼知道苦是什麼滋味呢?因此就算他們殺了人也不痛不癢,而老師為了讓他們嘗到切身之痛,因而展開了復仇的道路。以暴制暴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個我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這位老師的報仇之舉並不能說出明確的答案。            

  在這故事的最後,女老師跟少年A說:「這就是我的復仇,也是你重生的第一步。」看完之後,我真的認為這位女老師非常偉大。通常人會被報復之心而蒙蔽的雙眼,但是她並沒有忘記身為為人師表的職責,即使一輩子都無法原諒那些少年,還是給予並幫助少年重生的機會,這不是人人都能辦到的。如果今天我的立場是那位女老師,我也沒辦法保證會向她一樣那麼的仁慈。

 

 
四、討論議題:
  如果今天你的立場是那位女老師,會幫助兇手重生還是對他們進行復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