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07 優等
作  者: 李承翰 
參賽標題: 原來老子這樣說
書籍ISBN: 979574447404
中文書名: 原來老子這樣說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傅佩榮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九歌出版社
出版年月: 民國99年12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經典傅活」是傅佩榮教授對國學精華深刻闡述,專家不覺其淺,大眾不覺其深,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孔孟老莊的智慧帶入尋常生活,產生安定身心的力量。傅佩榮就教授從老子的閱世之道、立身之道、治國之道、老子之道,依此五大主題,依序剖析道家的思想精華,說明老子的修養方法是虛與靜,以道為本源,由此孕生智慧,則人生的困境與虛無之感化解於無形。傅教授特別注重《老子》傳達的深哲理與智慧,以凸顯哲學「愛好智慧」的本意。

 

 
二、內容摘錄:
了解別人的是聰明,了解自己的是啟明,勝過別人的是有力,勝過自己的是堅強;知道滿足的是富有,堅持力行的是有志;不離開根據地的才會持久,死了而不消失的才算是長壽。(p.47)

聖人沒有任何保留,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法則,是有利於萬物而不加以損害;聖人的作風,是完成任務,而不與人競爭。(p.129)

 

 
三、我的觀點: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始祖,住友《道德經》。而這本書就是將道德經的內容以白話文的方式加以說明並整理成五大主題,分別是閱世之道、立身之道、治國之道、聖人之道和老子之道,由小到大,由淺到深,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傳達老子的道家思想。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曾經認為可能會是人生的道路或是什麼大道理之類的,但其實道家思想並不是指這些東西,老子口中的道是一個沒有聲音、沒有形狀的東西,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返回本源。「道」可以說是天下萬物的母體,所以對老子來說,「道」就像是上帝一般的存在,天地萬物都是因為它而誕生的。那「道」有什麼樣的特色呢?老子說了兩句話:「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中的「獨立」代表它是獨一無二的,旁邊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因為它本身是一個絕對的整體;「不改」是因為不會有任何緣故使它發生變化,就等於道從開始到現在,沒有任何增加或減少。「周行而不殆」則是指道遍布了我們所見的世間萬物,世界上到處都有道,它周流循環進行運作,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永遠都不會停下來,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有終點。「道」的這些特色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書裡問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宇宙萬物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以前沒有我,以後也沒有我,那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我憑什麼存在?這是不是個幻覺?想證明我的存在不是幻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找到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能夠證明我存在的那股力量。而老子認為這股力量就是道;我們是由父母而生,而父母是由祖父母所生下來的,追朔到最後宇宙萬物的出生都有它的原因,即是「道」,一切因為道而開始,一切因為道而結束,我們即是道的一部分,所以在老子眼裡,道必須存在,因為它太重要了,並認為大家都應該覺悟什麼是「道」。而悟道的方法是將人內心的雜念、慾望、幻想化解掉,如果嗜好和慾望太多,一個人再怎麼聰明,也很難覺悟;而有些人的領悟性很高,是因為他沒什麼慾望,心中就像是一面鏡子,看到什麼立刻覺悟。其次要靜下來好好思考,一個人的心靜下來才能安定,安定之後才能觀,也就是說智慧的覺悟要透過觀察才能覺悟。

老子的觀念是「無心而為」,我做我該做的事,但不要太刻意去勉強,時機、條件到了自然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我覺得老子這種不強求的態度很值得學習。

 

 
四、討論議題:
無欲無求真的是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