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2 | 甲等 |
作 者: | 李翊禎 | ||||||
參賽標題: | 勵志性質 | ||||||
書籍ISBN: | 986-417-126-7 | ||||||
中文書名: | 敢做自己—快樂生活策略 | ||||||
原文書名: | Creating Your Life from the Inside Out | ||||||
書籍作者: | 菲利普·麥格勞 | ||||||
書籍編譯者: | 張琇雲 | ||||||
出版單位: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03年4月30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這趟旅程,是從我坦承自己的故事開始。我當時屈服在他人的期望、鎖鏈的牽制,以及金錢的驅策之下受困十年,沒勇氣、缺乏重心、也無可奈何。我完全忽略自己的聲音、需求、熱情,滿足我認為是他人的期望。雖然我屈服於他人的期望,但奇怪的是,那也是我自己的期望。顯而易見,當時我不是做我真正想做的事,但卻感覺到一股模糊、強大的拉力,拉著我去順從。那十年感覺就像四十年,我欺騙自己、欺騙妻兒。 |
二、內容摘錄: |
要改善生活,或任其腐化,決定權在你!p.25 你的真我就在那裡,一直都在,完全為你所用。p.39 那些爭相剝奪你的時間的期許與邀請,正以令人頭昏眼花的速度增加。p.54 內在對話是立即發生的,自我對話展開的速度,與你說話的速度相同。p.70 如果心裡已有清楚的目標事件,就直接處理該事件。p.99 找幫手的最佳處所,就在你胳臂盡頭。p.143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價值貼在身上......偉大或渺小,皆由自己的意志決定p.183 |
三、我的觀點: |
菲利普·麥格勞這本敢做自己這本書是在說明如何找回真我的道路,在羨慕別人的同時自己是否每分每秒在枯竭,唯有誠實面對生活認識真我,才能找回快樂生活的的真正策略。每多讀一頁都會慢慢地引導您尋找真正的自我,讓自己了解到生活在當下的自己是否有照著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去過生活,是否是照著別人的道路一步步地失去自己,看到許多典範本來都是毫無自信走著別人鋪著的道路,後來因為家人、朋友、愛人的支持,而慢慢找回自己,慢慢地領悟到生活不是別人引領自己走下去,而是自己引導自己過著快樂的日子。 「有目標就勇敢的去做,不要在意別人的批評與看法,只要覺得是對的,就堅持下去。」這句話給我的看法是,只要有了自己的目標就勇敢的去做,不要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或是建議與看法,只要自己覺得是對的、是好的,就努力堅持下去,另一方面,這句話也是在闡述,不要因為別人的話語、建議與想法,別人覺得那樣做是好的就照著別人的話做下去,這樣等同於在走別人的道路,而不是自己的,除了這句話還有另一句話就是「你必須超脫成長背景」,這句話彷彿是在說明,不要因為自己的成長背景而束縛了自己,必須擺脫掉自己成長背景給自己的枷鎖,努力的踏出下一步自己覺得該走的路,或許這句話太籠統、太抽象、用處不大,但是明白了解後會發現,如果自己很嚴肅的看待「超脫成長背景」這件事的話,我們便會即知即行。 這本書讓我最深刻的是每一章節看完之後,它會附上一、兩篇心理內在測驗,讓我們實測看完這本書、看完這一章節後有沒有對自己的內在更加肯定、對自己的道路更加堅定、對自己未來的想法是不是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而測驗,它並不是那種枯燥乏味只會給問題讓你選選擇的實測,是那種有點娛樂的方式感覺就像真人與自己的心理談話,不會讓大家覺得這本書只是機器談話,這本書把喚起內在精神視為很重要的一件事,沒有過多的語言盡頭,適當的斷句,讓自己回想讀過的章節。 我覺得人生就該勇敢做自己,不應該被別人帶著走,雖然有時跟著別人的步伐是迫不得已,可是當時間點到了的時候,就要去選擇下一條路該怎麼走,就算跟別人做一樣的選擇,但還是能走出不一樣的世界,怎麼做自己?無須就是在人生上加了一個問句,但也就是這個問句讓以後的人生更加精彩,即使遇到再困難的挫折也要堅持到底。 每個人都會不斷的面臨挫折與挫敗,自己必須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堅持才能克服困難,我們要不斷的告訴自己,努力勇敢才會成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有挑戰、有目標才是人生,路要自己走,不要到別人的路上當陪伴著棄自己的路不走,聽著心裡給自己的意見,就算會失敗那也不算失敗,因為已經實踐過了,那不是失敗,是通往成功的路,別人的意見固然重要,可是因為害怕,就只聽從別人的想法的話,那是活出別人,就像這本書說的,只要聽從自己內心、內在的聲音就好,勇敢去做,做出最完美的自己。 每個人都會因失敗而遭受挫折,你必須擁有堅持與勇敢才能克服困境,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傾聽內心的想法,最迷茫的時刻,總有一天會過去,人生沒有十全十美,走錯路不要害怕,那就是你,就是最真實的自己,不要讓錯誤掩蓋了內心的聲音,很多時候,給自己一個機會自己便能從中獲得滿滿的滿足。 |
四、討論議題: |
能否成為真正的自己,需不需要對自己誠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