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 | 優等 |
作 者: | 劉彤芸 | ||||||
參賽標題: | 設計私生活 | ||||||
書籍ISBN: | 9867975618 | ||||||
中文書名: | 設計私生活 | ||||||
原文書名: | 設計私生活 | ||||||
書籍作者: | 歐陽應霽 | ||||||
書籍編譯者: | 包瑾健/孫浚良 | ||||||
出版單位: | 大塊文化 | ||||||
出版年月: | 2002年12月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在歐陽應霽筆下,一幅幅設計界的精彩速寫,像是令人目不暇給的創意與美感之萬國博覽會。他與讀者分享的領域涵蓋傢俱、產品、時裝、音樂、電影、雜誌、玩具、旅行、美食……一會兒帶我們到巴黎的伸展台上,一會兒深入知名流行生活雜誌Wallpaper的幕後製作,一會兒解讀對切.格瓦拉的崇拜現象,一會兒探索簡約的意義。設計與生活的關係難以分割。多一分對傑出設計的認識,我們的生活就能多一分樂趣,和選擇的自由。 |
二●內容摘錄: |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p.1) 當被問及為什麼他要設計,要製作生產一件又一件的生活產品,他摸摸頭然後說,他常常很失望地走在街頭,因為怎麼樣也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他就設計自己也會願意買的東西,就是這樣.(p.31) 認識椅子,就像交上性格截然不同的朋友,你得好好坐下來,仔細端詳,抱膝談心,進一步撫摸躺臥(看你交友的能力與野心!)然後吐出一句,噢,我喜歡.(p.167) |
三●我的觀點: |
前陣子班導給了我這本書,印象中老師好像有說這本書適合我,叫我看.起初我感到有些納悶、後來我仔細研讀才明白,這本書裡面的章節編排一篇平均六頁,分為人時地物四個段落,總共二十八篇的故事,引導讀者跟著作者精簡細膩的介紹回想作者眾多收藏品的來歷,有教人如何過有品質生活的雜誌、有著名傢俱設計師替一義大利燈具名牌設計的全鋁手電筒、有作者曾經著迷於收集的各式各樣類型的調羹,看了那麼多收藏品的照片、聽了那麼多收藏品背後它們的設計者的故事,讓我認識到許多設計界的大師,而我也才終於意識到伴隨在我們生活中的種種物品都值得欣賞、值得了解玩味。 從書中我看到作者以開放的心態去講每件收藏品的故事,即便有作者自己本身主觀的想法,但他也只是以「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評斷這件事」的態度來分享他的看法,因此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會感覺有壓力,可以很輕鬆的享受書的內容,我想這是一個人在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去注意到的,既然他是以介紹為主軸的書那麼作者寫出的文字必定會影響讀者對作者介紹的人時地物的看法,而我覺得作者掌握得很好,很喜歡這樣輕快溫柔的文風。 過去我喜歡買自己覺得有質感的東西,通常會從看一件物品的第一眼,如果足夠吸引我的目光我會再湊近瞧瞧,接著是伸手觸摸感受這東西的肌理紋路,再來是詢問店員這東西是用什麼材料去製造的,最後看這東西看個60秒左右再決定他是否耐看、買不買它。但是我發現自己一直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即是「概念」,這本書帶我了解到,一個有內涵的產品被設計出來就一定會有它的目的,舉例生活周遭的物品:「這件衣服是在什麼場合穿的?希望穿上它的人會抱著什麼心情?」、「設計這張桌子是要擺在公共空間給大家使用的,還是私人空間自己使用?」、「那麼這件產品可以具有什麼樣的造型來讓人覺得使用起來舒適、讓人打從心裡喜歡這個產品?」,這些考量都是作為一個設計者不可忽視的。 有概念為出發點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可以將你想說的表達出來、讓使用者了解你和你的作品、甚至能夠讓人記得你和你的作品。寫到這裡,我發現「講究」這個詞是沒有階級之分,用認真的心態面對周圍的物品是一種生活態度,任何人都能夠創造出他心目中認為美的事物。 因此,如果我們在看待任何事物都能先去了解他們的意義與內涵,不只事與物,人也需要有內涵有想法,創造出來的東西才會被賦予意義,可能是因為學習時的一點領悟、可能是與人相處時的一些體悟,也可能是處在生活中芝麻綠豆大小的奇思妙想,只要抱著與書中作者所懷有的開放心態去了解所有人時地物,那麼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穫,而這也正是因為我們願意「用心」去了解,所以我們給出去的「心意」不論何時肯定都有機會再送回來給自己,從作者擁有收藏物品並且幾乎可以每樣物品都細說出相關故事的能力,可以清楚地知道他是很認真的以自己的方式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我也想以自己的方式用心的紀錄生活周遭各種觸動、感動、牽動自己內心的人時地物,同時也期許自己能夠以比現在更開放的心態去嘗試未知。 |
四●討論議題: |
你是否也有自己特別鍾愛的收藏呢?請選一樣,寫出它的來歷及你收藏它的原因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