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夠跨出自己的國家,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在路途中會碰到多少的困難與挑戰,這都無法預測,假如當他碰上了困難,他能夠靠著自己的信念渡過嗎?馬偕當時因為傳教而離開加拿大,他原本想去中國,但是蒙主引領他到了台灣南部高雄,當時他聽說北部沒有人傳福音,所以她就乘船北上,也覺得這裡就是他想要的地方,便開始了他的傳教行動,剛開始一定是不被新任的,畢竟來自於別的國家,又或者有人根本不把它當作正常人看待,但馬偕的信念依然堅定,不管發生了任何事,他都沒有放棄過,馬偕成功的背後,想必付出了他的歲月,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它不僅帶給人民身體上的健康,也讓大家的心理上有了安慰,馬偕對台灣的影響深遠,他也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偉人。
在馬偕十歲的時候,她聽到有教士到了中國去傳教,他的內心深受感動,她也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個宣教士,他在加拿大完成了大學、神學、醫學的學業後便來到了台灣,他也因緣際會,去到了淡水,但是過程不是那麼的順遂,他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不通,當時候不受到信任的關係,沒有人願意教他,所以他就跑到了牛埔,想要藉由與牧童交談的機會學台語,想不當五個月之後他竟然能夠將台語說得很好。
有位知識分子信主之後,留下來當馬偕的學生與助手,之後馬偕除在淡水創立教會之外,也陸陸續續在五股坑、新店、艋舺等地方創立了教會,同時他也會深入山區向原住民傳道,雖然那時候她受到很多的逼迫攻擊,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信主,馬偕在台三十年期間,設立六十多所教會,也為很多人受洗。馬偕不只有傳道,也會四處為人治病,他也在瘧疾的時候設立了「偕醫院」,幫助了許多人,但她除了醫療之外也從事跟教育有關的工作,在淡水興辦「牛津學堂」,是台灣最早接受西方教育的學府,不久之後也設立「淡水女學堂」,因為當時婦女的習俗,例如:生女孩就是不好,還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他覺得不能夠這樣,所以才會設立這所學校,也因為這樣改變了當時的風俗,所以它對我們的影響甚大。
看完這本書,不僅感受到他想將自己的信念傳達給別人,也感受到他愛台灣的那份心,他當初來到台灣應該不知道會如此成功,因為當時不放棄的精神,如今他也將自己的信念傳達給更多的人,也改變了當時的風氣,他有一顆令人敬佩的心。馬偕存在於歷史當中,也存在於許多基督徒的心中,他這一路走來無論多大的困難,他都一一克服了,讓我領悟到,身邊有多少的批評我們不用有過多的理會,書中告訴我們許多的道理,這些道理也會存在我的腦海中,我也將馬偕記載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