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4 甲等
作  者: 洪雅琪 
參賽標題: 情緒勒索
書籍ISBN: 9789864060788
中文書名: 情緒勒索
原文書名: 情緒勒索
書籍作者: 周慕姿
書籍編譯者: 周慕姿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年1月25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婆婆:「你把孩子給保母帶。你真自私,會毀了孩子一生。」

  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二●內容摘錄:
  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情緒勒索者很容易「惱羞成怒」,開始把內心的羞愧感,投射到讓自己產生羞愧感的人身上,認為「是對方的錯,對方不應該讓我有這種感覺。」P.69

  「上對下的關係」是情緒勒索中很常見,卻也最難掙脫的互動循環。P.90

  一旦對方貶低你,或是說出「我是為你好」,你可能就會忍不住相信,然後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只為了得到對方說一句:「你做的很好。」P.91

  我們被要求應該要一直「自省」,一直挑錯,直到無可挑剔為止。P.124

  因為「自卑」讓我們覺得匱乏,而感覺「感覺匱乏」更讓我們覺得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P.125

 
三●我的觀點:
  會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是有一天在姊姊房間裡看到覺得書名「情緒勒索」應該是讓人省思、解惑的一本抒發心情的好書吧。

  從簡介當中,短短幾句日常生活常聽到的對話,卻是ㄧㄧ向我們情緒勒索的言語。常常發生在親子、伴侶、職場和人際間等等無所遁形。而我們也一再的甘願付出、甘願屈服,或許不是因為親密、愛與信任,而是恐懼。

  情緒勒索相對地,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情緒勒索的樣貌分為:ㄧ、要求 二、抵抗 三、壓力 四、威脅
五、順從 六、舊事重演。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因為每一次別人的要求到想抵抗卻也沒有明白說出「不」,在到外在壓力、威脅直到你妥協順從又再到不斷的惡性循環。反之也就是說,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的一件事情:貶低你或你的能力,引發你的罪惡感,以及剝奪你的安全感。

  書中一則提到「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讓我讀著心裡也想著「這就是我」,作者描述的非常貼切且真實。曾經的我,也因為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而迷失了自己,或許聽起來些許荒唐但對我來說是再也不想經歷的,因為這過程是非常難過、委屈甚至痛苦。

  我之前的確總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前面。當別人有需求的時候,如果他提出需求,而我沒答應,我就會有罪惡感;尤其如果他因此而覺得失望、生氣或難過,甚至因此對我有些指責的言語,我就會覺得我好像做錯事了,我讓他失望了,甚至我也會害怕他因而討厭我。所以,最後,不管再怎麼勉強,我總是會答應,然後讓自己疲憊不堪…。而經常有機會遇到情緒勒索、深陷其中而痛苦不已的人們,常會發現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特質:在乎別人的感受。在人際關係中,如果你是個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別人與你相處是相當愉快的。你將會體貼、善解人意、隨和,可能會有很多人與你相處時,都覺得如沐春風。但問題是,如果「在乎別人感受」的特質過於放大,變得以「別人的感受好壞」做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的時候呢?就是忽略自己。而這些在乎別人感受的人,不敢忽略別人的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他們急取悅別人,但卻在過程中忽略了自己的委屈。所以我學會了適度的拿捏。必要時給予不必要時一定也不施捨。或許某種角度看起來是自私的表現,但適度保護自己以及在乎自己做自己卻是人人難做到的。

  適當的建立情緒的界線,能讓自己感受快樂、也不會讓自己感到壓力。每當遇到情緒勒索的困境,不仿先試試,你可以先不拒絕他,也先不答應他,可以什麼都不做。你不必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與心理準備。別忘了,你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四●討論議題:
  是否也曾有過被情緒勒索的情況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