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0 優等
作  者: 黃薰儀 
參賽標題: 放下的幸福
書籍ISBN: 9789575984502
中文書名: 放下的幸福
原文書名: 放下的幸福
書籍作者: 聖嚴法師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9年1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你想要控制情緒,卻被情緒反撲而陷入困境嗎?情緒從哪裡來?該如何面對浪潮洶湧的情緒波濤?聖嚴法師在本書中,不但說明情緒的根源,是來自於「五毒」--貪、瞋、癡、慢、疑;並以佛法的觀念和方法,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情緒干擾時,能夠將貪慾轉成願心,以慈心化解瞋心,以謙虛除去慢心。

 
二●內容摘錄:

  人如果只有感性,就容易產生情感的糾纏;僅僅是理性,則又會變成一板一眼,機械化的人生。唯有感性和理性的調和,才能真正為人間帶來溫暖的慈悲和光明的智慧(p.29)

  凡是「想要」的超過「需要」時,就是貪。若能生活簡樸、減少慾望,心便不會隨著物欲而起伏不定。(p.31)

  凡事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就是瞋。若能多培養、增長我們的慈悲心,瞋念自然就會減少,甚至消失了。(p.59)

 
三●我的觀點:

  這是一本分量相當薄的書,內容不到200頁,但書中卻把人生中所有問題的解答全寫在裡面了, 雖然當中有許多是宗教方面的說法和定義,但只要理解其意義,其實也是一般大眾都能閱讀的好書,裡面幫我們分類了五毒」--貪、瞋、癡、慢、疑,並且一一探討當中人生中常見的問題,還用了簡單的說法和譬喻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說中說到有時問題並不如我們想的複雜,有時轉個方向思考,或許這件事或這個問題,其實不見得是壞的。我們總會把好的跟壞的做分類,但有些時候壞的不見得全是壞的,好的也不見的一定對自己有幫助,或許兩者兼具,才能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之前對於我而言,幸福彷彿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說來可笑,其實我覺得我不該奢求幸福,我並不覺得有錢能使我幸福,或許是覺得幸福無論怎麼努力都得不到,所以覺得幸福彷彿不存在,但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我,因為它說出了幸福的真諦!幸福為甚麼是放下呢?難道不是得到得越多越幸福嗎?如果甚麼都沒有,究竟要怎麼得到幸福?基於好奇,我閱讀了這本書,被深深的吸引了,原來我們都計較太多了,我們一直計較著無關幸福的事,因此我們被困住了,反而一直得不到幸福,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裡面所說的卻讓人真的想開了,也讓我學到了正確的觀念,看完真的覺得自己真的能得到幸福,也真的覺得自己能做到。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執念,放不下,丟不掉,因此煩惱的不知所措,中間過程一定也掙扎過是否該就此放棄,但看完之後我覺得,我並不打算把煩惱遺忘,它們的確使我難受,但我決定將它們整理乾淨,裝進箱子裡,然後到角落把他們放下,把所有使我得不到幸福的因素全部所在角落,讓我漫長的人生消磨它。本書當中也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做好事,做好人,告訴我們怎麼做才是正確的,無關宗教,我就是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我不喜歡去煩惱自己以外的事,說來慚愧,我跟絕大多數的人一樣,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我並不是甚麼有愛心的人,事情發生後,我第一時間一定是先保護自己,我很貪心,總想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總覺得不快樂,因為不屬於自己的,就注定不會屬於自己,放下執念,俗話說的好「錢財乃身外之物」,我們何必計較太多呢?因為那些身外之物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們要發自內心去體悟的,我們總忽視了這點,因此總抱怨幸福不屬於自己,但只要發自內心去感受,去尋找,一定會找到被我們遺忘的幸福,然後會驚訝,原來幸福這麼的簡單,然後開始笑過去的自己,笑自己為甚麼這麼傻?要是早點明白就能早點得到幸福了,最後慶幸自己看了此書。

 
四●討論議題:

  你認為煩惱的本身問題出在那裡?要怎麼做才不會煩惱?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