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32 | 甲等 |
作 者: | 陳羿潔 | ||||||
參賽標題: | 小樹之歌 | ||||||
書籍ISBN: | 9570349506 | ||||||
中文書名: | 少年小樹之歌 | ||||||
原文書名: |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 | ||||||
書籍作者: | 佛瑞斯特•卡特 | ||||||
書籍編譯者: | 姚宏昌 | ||||||
出版單位: | 小知堂 | ||||||
出版年月: | 2000年1月20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少年小樹之歌》是一本自傳體的小說。它敘述在美國三○年代間,查拉幾族(Cherokee)印地安小男孩,在爺爺奶奶的山間木屋中長大的故事。雖然它其實並非真實的事件,而是作者在自己的查拉幾族祖父身邊時,四處收集來的故事和教導融合而成。一步步進入那個森林、風和山一起歡迎小樹的世界,而發現像自然的規則、生命、愛、尊嚴一樣再真實也不過的東西。 |
二●內容摘錄: |
奶奶說,精神心靈就像我們身上的肌肉,你常常使用它,他就會愈來愈強壯(p.99) 車窗上結了一層白濛濛的霜。車廂裡非常冷,但是我們一點也不在乎(p.293) 「在認輸的時候,最好先確定自己有沒有盡了全力。」爺爺說完,轉過身又繼續走下去。但是他的腳步慢多了,我可以輕鬆地趕上他。我想他也和我一樣累了吧(p.19) 當你很確定西瓜成熟時,其實它們還是生的。找到並且確認出一顆成熟的西瓜,就像播種一樣的複雜。(p.211) |
三●我的觀點: |
我一直都不太喜歡看太平靜的書,所以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很仔細的注意這一本書,只是很快的撇過一眼,但是小樹莫名的讓我執著於一些小段落上,就這樣走進圖書館坐下來,一遍又一遍的陪小樹度過那一段深刻的生活,儘管最後奶奶、爺爺、狗群都不一定留在他身邊,他依然有一顆不變的心靈。 小樹在看到爺爺的一剎那似乎就決定了他人生唯一能做的選擇,在我眼裡小樹一直是被人左右拉扯著,無論在酒館在學校在曠野裡小樹都是有著一顆乾淨的心,可是他周遭的每件事物卻反映著人類的自私,爺爺維生的釀酒和酒吧裡的醉漢,居然是最被律法接受;進了學校被校方拿掉了小樹這個名子,爺爺奶奶強制分離,這些是多麼的諷刺,小樹不哭也不鬧,只是靜靜的坦然的面對一切,適應這些不公平或不被接受的事情,小樹是如此的明事理。你也可以認為小樹是個傻孩子但仔細的咀嚼後,其實他很孝順懂得比我們多,捕獵、釀酒、與大自然交流、樣樣都厲害。 前段裡我看到小樹爺爺奶奶無論事在捕獵、種植、採莓、捕魚的過程裡的智慧,例如在補魚藍的柳條尖端會削細,這麼一來小魚就能游出去不過度的補到幼苗、小樹跟爺爺一起狩獵時,總會說:「我們抓了弱的,下一次就會有更好吃的獵物。」他們相信仁慈會給予生命的力量,甚至在印第安人眼裡為了娛樂而獵殺魚是最愚蠢的事,在人類的社會裡要永續愛護資源。 小樹奶奶的話力量最無窮大,我最喜歡書裡一段話:「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她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從這世界散發開來。」有時候我們會分享,但未必會注意到【任何】遇見的人,所以小樹奶奶認為:人類的身體有兩種心靈,一種是賴以生存的肉體心靈,另一個則是精神的心靈。如果人們光用肉體的心靈思考,行為會變得貪婪而卑賤。當軀體死亡時,肉體心靈也跟著死了,但是精神心靈是永遠存在的。 人類無數年歷史裡,所有的智慧慢慢發展後,更淺而易見的是人們的自以為是,那些印地安人原住民的智慧因為白人的入侵而漸漸被取代,剛翻開小樹的日記時,我以為這是一場和小樹享受大自然與親情的旅途,卻沒想到在無數無盡的過程裡反映出來的諷刺或對比,才是我在書裡體驗到的真相,也許對於印地安人的好奇讓我持續看下去,又或許是小樹奶奶的智慧吸引著我看完這本書。那一顆天狼星不僅是小樹對爺爺奶奶的思念,對我們來說就好像是看著小樹回到親人懷抱一樣,如此溫暖,卻也感傷著爺爺奶奶的逝去。這個結局令人有些感傷,在我的心裡還是祝福小樹能勇敢的快樂成長。 |
四●討論議題: |
種族歧視的議題爭議不斷,現代社會該如何正視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