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21 甲等
作  者: 莊淨雯 
參賽標題: 放棄的力量
書籍ISBN: 9789863441632
中文書名: 放棄的力量
原文書名: Peg Streep/Alan B.Bernstein
書籍作者: 佩格·史翠普/艾倫·伯恩斯坦
書籍編譯者: 簡秀如
出版單位: 麥田
出版年月: 2014年9月30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在《放棄的力量》一書中,作者佩格・史翠普與心理治療師艾倫・伯恩斯坦融合心理學,從新的角度告訴我們該如何放棄與如何重新開始。現代人太容易過度分析、反覆思考時常困在很多個的假想情境中,或其它心理影響繼續堅持錯誤的目標。另外佩格也提出人的心理活動—後悔,後悔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它的來源是比較,即便人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造成不好的結果,人還是有可能會感到後悔,因此作者有些想法可供正處於困難或是面臨抉擇的人參考。

 
二●內容摘錄:
因為堅持目標幾乎被視為是一種美德,所以這麼做會帶來某種程度的情緒平靜,而不是放棄所帶來的騷動不安。(p.65)
然而說到底,讓我們堅持下去的,並不是想逃避放棄所引發的情緒代價,或是放棄長期目標所隱含的文化羞恥感。這和我們的心智受到堅持的制約息息相關。(p.35)
 

 
三●我的觀點:
作者建議我們任何的開始都要激勵自己,使用想像達成目標的方式,將能增進生命中的心流;我們應該當自己的啦啦隊員,對自己提出問題,詢問自己是否能做到某件事或達成某一目標?如果事與願違,那就放棄目標和設定新目標。放棄一條道路,改走另一條的決定就是為了繼續向前邁進有一顆不放棄精神的心。透過放棄的行動,並且訂定新目標的過程,看清楚什麼才是真正想要的,以及什麼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

雖然有些人知道這一道理,但他們一開始很難適應放棄,因為他們認定那是時間、金錢和精力損失,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承認「堅持」的文化壓力使他們更難脫離。於是這本書舉出正面例子鼓勵大家,書中的人物詹姆士就曾被問及,萬一最後失敗了怎麼辦?萬一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份能力或天賦呢?他自信地回答:「我不確定這是否有關係,不過我的焦點不是在最後的結果,我著重在自己目前的努力,以及盡力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作者藉由這個實例告訴我們人很難去改變自己的思維,卻可以將全部的正念完全集中在單一任務上,因此人想讓自己從表現良好變成表現優異,就必須有很多專注的清晰思維,這樣才能依照自己的腳步,慢慢走到夢想中的目標,而不是迎來後悔的情緒與結果。

作者在書中向我們介紹心理學家泰瑞・康諾利及馬塞爾・齊林柏格提出的「決策正當理論」,他們主張後悔的產生來自二大原因:一是和做出糟糕的選擇而產生的自責另一個是和結果的比較評價有關,而且糟糕的選擇可能是和自己的行為標準及意圖前後不一致有密切關係。有的人甚至是沒有出現不好的結果,也會為自己的選擇自責不已或感到後悔,所以在選擇前請先思考一下再來做決定。後悔是一種複雜的情緒,而它的來源是比較;因此有人即便所做的一切並沒有造成不好的結果,還是有可能會感到後悔。

這本書讓我學到,學著放棄是非常重要的,「放棄」是人生的必修學分,沒有放棄的能力,多數人會活在自暴自棄的迴圈當中。雖然放棄與堅持同等重要,而堅持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必須同時具備放棄的力量,能夠擁有兩者能力的人,才可以過得快樂又獲得成功,當在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並付諸實行後,如果當下發現這一目標不該繼續,那就該修正或放棄,別一直繼續或堅持不放。而我以為當我們開始反覆思考一件事,且困在很多個的自己假想情境中,並有可能陷入錯誤時,應參考作者對「放棄」的新觀點,只要運用有彈性的方式去處理的重要創造活動,就能放棄目標和設定新目標試著改變自己的路,說不定真能走始料未及的一片天。
 

 
四●討論議題:
1.放棄的力量能為人生帶來什麼改變?
2.在設定目標方面,你有多實際?
3.你有多擔心自己會犯錯?你會懷疑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