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5 甲等
作  者: 吳柏成 
參賽標題: 向高牆說不
書籍ISBN: 9789864060856
中文書名: 向高牆說不
原文書名: 向高牆說不
書籍作者: 黃益中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年4月27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權力是與生俱來的,使用權力的能力,則要靠教育啟發!制度的不公不義、荒謬的歧視態度言論、貧窮的階級複製……
翻轉教育,真正要翻轉的是學習的本質。過去上命下從的服從關係,轉成平等互動的夥伴關係,破除師長本位,回歸學生本位,才是再次啟動教育改革的意義。
◎ 徒有思想僵化的教育體制,學生的未來在哪裡?
◎ 窮人難以翻身,注定淪為階級複製下的犧牲品?

二●內容摘錄:
格瓦拉是這麼說的:「當我東奔西走,在南美大陸四處旅行時,在連我自己都沒注意到的過程中,我已經改變了」(p.35)

告訴他:「如果只看教科書,你永遠只能像一百分邁進,但是如果你不只看教科書,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經超越一百分」(p.49)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p.92)

「當弱勢者自己都不關心政治,最終政治當然就淪為財團的禁臠」(p.221)

三●我的觀點:
  本書作者是一位來自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是一位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為什麼說是街頭熱血教師?在課堂外這位老師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也是「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這本書大部分是針對教育改革及翻轉教育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對於時事的觀點。

  十八歲的你,想做什麼?有什麼夢想?書裡這麼寫著,剛好我正值高三,也就是十八歲,先說說我的同學們,大家都開始準備考大學、買講義、找補習班,或者是參加學校為了升學的學生開設的自強班,這些事情深深地影響到我,我心裡想,難道十八歲的我,只能隨波逐流嗎?難道十八歲的我只有升學這條路嗎?我問了幾位同學想讀大學的原因是什麼?有人這麼回答:「混個大學學歷吧、以後會比較好找工作啊!」大學學歷是找工作的門票吧?也有對自己未來有理想的人,但只是少部分,問題出現了!為什麼要讀大學?是為了以後找工作所以來混學歷?在大學錄取率百分之百的台灣,如果不是少數幾間頂尖的大學學歷,在未來會有什麼價值?雖然學歷證書似乎張都一樣,但重要的是學歷背後的靈魂卻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眼中,只有工作沒有理想?書中寫到:「許多三、四十歲的醫師、律師、學者、企業家,他們擁有的業能力與成就,是因為別人對他們有如此的期望,他們未曾暫時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熱愛這份工作?他們常說自己完全失去了青春,從未生活在當下,且總是追求一些不明確的目標。」難道我們是機器人,只能按照大人們嘴裡設定的SOP嗎?

  來說說十八歲的我,我自覺是一位放蕩不羈的人,我覺得身為國家未來希望的年輕人,眼中不該只有未來的工作,而是該想想要怎麼讓這個國家、社會更加進步,不要再讓下一代的年輕人陷入無知的未來。如果我們未來的生活只有工作,沒有理想、沒有抱負,那國家未來的希望在哪?難道國家的文化是找到好工作,賺大錢,然後再被合法的詐騙集團戲弄?書中寫到:「要讓下個世代先暫停一下,還是弄到油盡燈枯,失去熱情?」,我想,也許可以讓自己自主選擇,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美好,不要再被大人影響,讓學生的自由,回歸學生本位。

  我出身在弱勢家庭,家庭雖然無法選擇,但我相信我會翻轉我的家庭,終結貧窮世襲,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替弱勢族群發聲,解放只有既定規矩思想的人。尼采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如果悲觀了,就沒有了面對現實的勇氣,沒有了與苦難抗爭的力量,結果是將受到更大的苦。」,卡繆說:「反抗,讓人擺脫孤獨的狀態,故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我想,人因偉大而存在吧!總有一天我會打破所有在我們面前的高牆!為需要我的人而茁壯成長!

四●討論議題:
1.如果能回到18歲,是否還記得當初的夢想是什麼?
2.教育改革真正的目的為何?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想解放還是束縛?
4.如何將國家的弱勢族群階級翻轉,終止階級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