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22 甲等
作  者: 李芝綺 
參賽標題: 潘朵拉的十二個禮物
書籍ISBN: 9789866323720
中文書名: 潘朵拉的12個禮物:愛與寬恕的自我療癒之路
原文書名: 潘朵拉的12個禮物:愛與寬恕的自我療癒之路
書籍作者: 陳卓君
書籍編譯者: 陳卓君
出版單位: 生命潛能
出版年月: 2012年12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陳卓君,以近乎赤裸的自我剖析,勇敢回顧自童年以來的三十多年生命歷程,翻看父母親的婚姻關係,以及自身的求學、工作及感情經驗當中的「反覆模式」,探索家庭記憶對孩童成年後的巨大影響,試圖從「看似注定」的人生戲碼中,找尋自我療癒的出路。從一段段充滿傷痛的人生經歷中,作者找到了上天要給她的禮物。現在,她要將這些珍貴的禮物交到我們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困境中獲得破繭而出的喜悅。

二●內容摘錄:

  當孩子目睹母親被虐待時,所受的心理創傷不亞於自己親身受虐,目睹暴力的小孩,同樣是暴力的犧牲者。(p.51)

  暴力所帶的恐懼只是一時的,我們真正恐懼的,其實是面對那悄悄被恐懼覆上後,變得模糊的自己。(p.57)

  如果愛情的來源在於自我的不完全,那麼它是不可能轉變成愛的。(p.155)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的小標題上寫了一段話「愛與寬恕的自我療癒之路」。這句話說來簡單,但意涵相當深刻!雖然我們對所愛之人很願意付出,但因為付出許多,相對的如果回應不如預期,反撲而來的情緒就有可能是埋怨或是指責。更何況是配偶或家人對自己施虐,卻反而要用寬恕的心態來面對,那是有何其困難呢!
  在成長過程當中父母給我們的愛和寬恕,那是有多麼的幸運,然而每一個人生下來的家庭環境因素都不一樣,有一些人出生就是很富有,則有些人出生就是很貧窮,原生家庭不是我們能做選擇,父母更不能指定,只能接受並釋懷。

  但一味接受及釋懷只是在壓抑自身罷了!如果你不能真正參透自身心結,那壓抑的情緒或如同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會傷害對方會讓自身產生傷害。作者陳卓君,勇敢把自我經歷過的生命歷程分享給我們,她娓娓道來求學、工作及感情經驗當中的「反覆模式」,因為父母婚姻的關係,生為子女的他同時也是暴力下的犧牲者,甚至到後來會產生陰影或人格發展有問題。作者就是有這樣的經歷和體悟,小時候的他偽裝堅強,比自己同年齡的小孩還要成熟懂事,但心裡的創傷卻在成年的某一天爆發了,甚至還危害到自己的婚姻及感情。

  暴力家庭在台灣並不少見,有些隱忍不說,有些也造成了傷害,最常發生的就是父親情緒不好,動不動就酗酒使用暴力來毆打自己的妻子和小孩,可是他們不是你的出氣筒,而是你的愛人,使用暴力,問題一樣還是在那不會解決,甚至又引發了更多的問題,這樣下去只會讓家庭更快的瓦解,之後產生一段心裡永遠的傷痕。

  雖然我沒遇過這樣的事情,不過看完之後卻也認同作者的想法,學會原諒,是因為想要更愛自己,透過過去的事件認識自我,了解事件在自身上的後遺症,並面對以前的恐懼,然後放下那曾經有過的憤怒和怨恨,原諒他所做的一切,當然這個過程會很辛苦,可是一定要去做!因為要擺脫,就必須選擇原諒。原諒其實真的很困難,可是不這麼做,自己也無法從中走出來,它就只會在你的記憶一直循環,每天承受著那種痛苦,那不如選擇原諒,何必讓自己這麼難過,要知道,無法對過去和那個人釋懷,就等於是被過去所綁架,一直在地獄裡循環,自己永遠都走不出來,看清楚自己,不要被看不見的恐懼給綁架了,一旦成功,就可以開始展開一場全新的美好生活。

  作者因為那個不完美的童年,讓他經歷了許多悲傷和恐懼,可是也讓他學習更懂得怎麼去包容、體諒、接納、去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我想他能從恐懼中走出來,一定克服了心中的種種難關,也面對了上天給了這麼一個大挑戰,缺乏童年的愛,釋懷之後想必會更珍惜別人,也能夠重新展現真正自我的一面,學會鼓勵自己、愛自己,我相信我們都可以從傷口中新生,而擁有更大的力量和智慧。

四●討論議題:

  書上指出:「當孩子目睹母親被虐待時,所受的心理創傷不亞於自己親身受虐,目睹暴力的小孩,同樣是暴力的犧牲者。」這段話你可以舉實例說明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