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2 甲等
作  者: 曾郁棋 
參賽標題: 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書籍ISBN: 9789864791040
中文書名: 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宋芳綺/李偉麟/李桂芬/謝其濬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 2016年10月3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十二段閱讀經歷,他們,萃取出十二種能力──透視力、自癒力、專業力、探索力、處世力、跨界力、思考力、覺知力、社會力、未來力、故事力、趨勢力,從個人成長到掌握社會脈動與機會,閱讀,不只給予我們知識,更能涵養人的軟實力,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以搶不走的競爭力,創造你的精采人生。

二●內容摘錄:

  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p.137〉

  如果放棄閱讀,等於是自己剝奪成為這個世代人的權利。〈p.219〉

  說故事並不是天馬行空的講虛幻的東西,而是能將內心的感受,用故事表達出來,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說故事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表達的重要能力。〈p.250〉

三●我的觀點:

  這幾年一直強調閱讀力就是競爭力,老師也一直跟我們說閱讀是對一個人很有幫助的。之所以會選讀這本書-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2,衣來是因為老師的話提醒了我,再加上本書有十二位菁英,他們現身說法介紹自己的閱讀經歷,,還有透過閱讀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很能夠激勵我。

  對於閱讀力就是競爭力這句話,一開始我不能認同,因為我認為行行出狀元,為何一定要喜歡閱讀和常閱讀?後來發現許多名人,如吳寶春和一些企業名人,或許她們沒有高學歷,可是她們都有閱讀的習慣。
自己在這一兩年是我最常閱讀的時期,當我閱讀不同的書時,慢慢發現透過
閱讀我的視野、認知擴大了,甚至在國中時期,常常讀一本書就可以讀到睡著,現在的我不會了,反而越讀越清醒,甚至厚厚一本書不知不覺就可以讀完了。這在以前事不可能的事,原來閱讀真可以改變一個人,透過閱讀可以接觸新的事物來充實自己,也可以從書中學習真理不畏懼,煩躁的時候也可以藉由閱讀書籍來沉澱自己的心靈,像以前我不開心實只會聽音樂或找人訴說,現在的我透過閱讀,在某些事物上遇到了矛盾,影響了思緒的時候也可以採用讀書的方式,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釐清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想法,反而是更積極可行的。

  閱讀也是拉近親子距離的方法之一,由於現代生活中充滿了3C產品,因此不少家長會利用手機或者平板來哄孩子,書中提到楊力州導演為了方便哄年幼女兒,丟了一臺平板電腦給她,他和妻子便可以做自己的事,直到有一天發現女兒居然用手指去滑雜誌上的圖片,才驚覺不該讓她沉溺在3C產品中,因此決定要讓女兒親近書本。所以他們開始和女兒一起讀書,這時他們每每在晚餐之後來到書房,把書房當作親子之間共同讀書的環境,甚至和孩子一起讀,到最後不僅有了閱讀的樂趣,親子之間也拉近了距離。

  書中也提到要讓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閱讀不限特定書籍,廣泛的閱讀書籍可以增加自己的內涵及知識及常識的提升,也能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發現書中那些成功人士,他們個個都博學多聞,也很有想法,他們喜歡閱讀的習慣,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更讓自己無形中具備了競爭力,這是其他人都搶不走的。

  書中不只是楊力州導演有提過3C產品帶給孩子們的影響,牙醫及親子作家李偉文也提到網路閱讀和紙本閱讀的差異,他舉國外的研究報告為例,一個針對大學生的實驗,同一篇文章給兩組年輕人看,一個是紙本、一個是網路,同時測驗發現紙本閱讀那組,成績高出很多,他解釋:當我們看紙本的時候讀者和作者的思緒是連結一起的,閱讀電子書時,螢幕會不斷有東西跳出來打斷思緒。大多數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從網上找資訊,或者閱讀,很少有閱讀書本的習慣,這些不好的習慣都必須從生活中慢慢的改變,況且電腦螢幕因為有藍光,也是比較傷眼睛的。

  閱讀更多的書籍知識就越豐富,吸收的快、蒐集資料和邏輯思考能力也會變得快。之前看到某位老師他幾個小時就看完一本書,覺得很驚訝!她告訴我是因從小常讀書,使得閱讀能力不僅變好、、速度也教一般人快!我也覺得這一兩年因為自己常閱讀,看一本書的速度也增快了,但理解力卻沒下降,可見多閱讀是有好處的。

  而且,書本可以引導我們進入那個世界,讓我們去思考、去想像,把自己的視野放大,不是只侷限在周遭的生活,去發現這個世界更多更美好、更需要去關注的事物,在閱讀之中也得到了很多樂趣。我認為不論是繪本、或是漫畫或者是小說、抑或是較有深度的書籍,都是可以帶來樂趣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增加自己知識或是內涵,並且也得到愉悅感,就從閱讀開始吧!

四●討論議題:

  說說看你平常多半閱讀何類書籍?從閱讀之中你獲得了哪些?並試著推薦幾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