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2 優等
作  者: 羅依玲 
參賽標題: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
書籍ISBN: 9789573278450
中文書名: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2
原文書名: More Language Of Letting Go
書籍作者: 梅樂蒂‧碧緹
書籍編譯者: 盧姿麟
出版單位: 遠流出版
出版年月: 2016年7月1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全書以366篇 ,每天一篇 ,引導讀者思索與他人關係 ,鼓勵讀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放掉不適合的感情或行為、了解自己的界線、保護自己不受負能量影響、放開讓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作者告訴讀者 ,即使像她那樣殘破不堪的人生都能獲得重生 ,別把自己生命的責任拱手讓人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不管現階段人生如何 ,都要過好自己的人生,力量不是來自遙遠的未來 ,是在當下,你的人生就是你的力量。

二●內容摘錄:

  今天,我會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同時不要因為做不到的事折磨自己。(p.111)

  今天,我會意識到別人的期望如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我會明白要好好顧好自己的期望,不需要活在別人的期望裡。(p.113)

  今天,我會認清生活中哪些自己是抱持抗拒的態度,然後放手。我也會學會在往後的日子中如何有意識地放鬆自己。(p.186)

三●我的觀點:

  能了解作者想要把自身經歷之後的體悟傳達給讀者,讓讀者也可以如他自己得到真正的身心安頓和祝福,這本書出了兩輯,這是第二輯,一如第一輯的方式一樣,書中的內容就像是作者的心情日記,一篇一篇的文章向讀者訴說她的生活點滴,也藉由文章的內容來回復或指引我們所迷惘的答案。書中提供每天一段話語,幫助你察覺自己可以做什麼來設下界線,保持正面能量,而不會一直停留在每天所遇到的負面情緒中,並且思考生命中更深層的問題,讓自己能撫慰自身心靈,引導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學會掙脫那些會阻礙自己發展更美好、健康關係的負面情緒、行為與想法。

  許多人害怕面對問題,常處在一種不面對、不承認有問題,也不討論問題的狀況。習慣去否認,認為這樣才是舒適圈。久而久之就成了處理問題的一貫方式,但沒有找到重點,沒有學會該學會的課題,問題會一直永遠在,甚至會形成災難最後造成永遠的遺憾和追悔。父親常告訴我,有問題並不代表人生就是負面或糟糕的;有問題也不代表有所缺陷,每個人打從一出生都有必須去解決的問題,問題是人生的一部分,找到解答也是一門課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不免於灰心、挫折、困頓的打擊,我們要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白自己不是獨自面對問題。要學會專心解決自己的問題。首先得確定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問題。接著再尋求最佳解決之道, 有些問題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有些問題則是要去解決,我們才能在過程中以必要的方式成長。能夠面對、解決問題,認清事實並接受真相的那一刻,表示我們有所成長,也從成長中得益。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悲傷是淨化心靈的過程,也是接受的過程。我們可以在難過需要哭的時候流淚,在感覺到源自過去的悲傷時儘量哭泣,也就是說,作者認為人是可以脆弱,並且可以示弱釋放難過情緒的。他認為不必強迫或壓抑復元過程中可以得到療癒。悲傷讓我們離開過往,朝更好的未來邁進,也許不能立竿見影,但卻已經向前跨了一大步,允許自己犯錯,讓自己成長。
  
  人生該怎麼過才最好?這個責任在自己身上,因為最終除了自己,沒有誰能為我們的人生負責,承認當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然後學會坦白內心的感覺,真的得學會好好的清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內心,不要以為自己得到越多、填的越滿,就是快樂富足,要學會放掉一些不好的、不重要的,才會有空間,你的心才會有空間放新的東西進來,丟掉的越多,反而得到了更多,當你清理了內心、清空了生活,你才有空間去接受好的人,就算真沒有好的人事物在身旁,心態的坦然,也會隨著你放掉的、不要的,而漸漸出現。

  作者所寫的這兩部書我都看過了,很喜歡!在入眠之前,翻個幾篇,就可安然入睡,不知為何,就是那種釋懷及看淡的心情,不是開心,是一種寧靜舒坦的心情在心頭,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四●討論議題:

  曾經讓你最放不下的是甚麼?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你花了多少時間或方法才真正放下?試敘述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