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2 特優
作  者: 林奕萱 
參賽標題: 學習人生中的取捨
書籍ISBN: 9789573277767
中文書名: 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
原文書名: 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
書籍作者: 吳若權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遠流
出版年月: 2016年02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吳若權,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立志、心靈、企管。本書是作者的一百零五號作品,這是一本思緒澄清、親切可喜的激勵作品,裡面包含了五十個「取捨」的自問與故事,引導讀者從心靈、價值、情感、成長、職涯等五個面向探索自我、淬鍊生命最勇敢的智慧。

二●內容摘錄:
心決定它自己所在的地方,而他本身可以把地獄看作天堂,或將天堂看作地獄。(p.42)

  以選擇為依歸的人生,充滿自覺的行為,被碰巧所左右的人生,充滿不自覺的反應。(p.214)

  我們的選擇,遠大於我們的能力,真正展現我們的是怎麼樣的人。(p.48)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人生的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所有的取捨,都反
映了自己內在的價值判斷。雖然我們未必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我們可以從練習中漸漸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書中的五個故事內,我選出了三個故事來分享我的看法和感想,這三個故事是現在的我感受最深的。

  第一則篇名是「天下最難是甘願」,書中寫了,如果夠甘願,即使寒窗苦讀無人問,也不會覺得寂寞;只要夠甘願,即使散盡千金,也覺得助人為樂。現在的我們太在乎自己得到了什麼,我們為了得到,所以才會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事,因為不甘願,所以生活充滿了委屈及抱怨。那如果我們換個方向,選擇不同的思考方向,那結果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呢?就向是正值高三的我,每日在學校與補習班間奔波,回到家往往已經十點多,說不累是騙人的,但我心甘情願,現在的耕耘,未必會換來豐收,但不努力,絕對是一場空,所以,我只知道現在要盡其在我,而且是心甘情願,所以才不覺得苦。

  第二則篇名是「愛要承擔,也要承讓」,在人際互動的關係中會有許多的「承讓」與「承擔」,但我們總用錯地方,少部分的人將責任「承讓」給別人,將利益自己「承擔」。其實,大部分的人還是有「自己承擔責任」的觀念,但也將「利益」一併「承擔」了。事實上,作者要告訴我們的取捨原則是—在錯誤的時候,「承讓」利益。在人際互動的關係中,正確的使用「承讓」與「承擔」,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成熟且穩重的人。看到這裡不禁感嘆,讓與承擔實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操守,每到選舉時刻,是我很不喜歡的時候,謾罵和攻擊聲不斷,政治人物的推諉責任,每每看到也令人不齒,他們真的愛台灣、愛百姓嗎?我很懷疑!

第三則篇名是「不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啃老族,他們寧願宅在家裡,躲在他們自以為最安全舒適的地方,他們有能力,卻少了勇氣與耐性,他們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他們不敢冒任何一點風險,就算有人願意試,但他不一定有那個耐性去長久重複做那件事,看起來是逃避冒險,實際上卻是加深了自己什聲中的風險。其實,勇敢的踏出那一步,試驗各種可能,承擔一種責任,也是為自己的人生降低一些風險。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處於遇到關卡,正在左右為難的人看。在很多時候的選擇都是取捨而來的,沒有失去怎麼會有得到呢?這讓我想到在我高一下時面臨是否要轉學的抉擇,一方面因為不捨同學的挽留,一方面是自己對於高中很沒有天分,但抉擇一方必定會失去另一方。在這抉擇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了轉到高職。

  現在我選了和自己個性相符的觀光事業科來讀,我做的這個抉擇至今還未後悔過,雖然一開始因為是轉學生的關係,起步就比別人慢了一大截,可我還是努力的跟緊大家的腳步,即使自己學得比別人少,但我也和大家一起考取證照,沒有例外。因為這是我自己想要的,也是我自己的抉擇且取捨的,所以我很努力的讓自己變得更好,現在的我過得很快樂,也有很好的友情,我沒有後悔當初的取捨,依我看來,每一段取捨都是有意義的,只是看自己的心態怎麼想而已。

四●討論議題:
在人生中不斷的選擇題,我們如何找出正確的答案呢?不論對與錯,我們能否體會其中背後的意義?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