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1 甲等
作  者: 簡子棻 
參賽標題: 傾聽幸福的心聲
書籍ISBN: 9789861856346
中文書名: 傾聽幸福的心聲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吳若權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年月: 2011年9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吳若權他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暢銷書作家之一,連續多年獲得金石堂暢銷男作家前十名,作品類涵蓋兩性、職場、勵志、小說等。在書中他也首度公開三十五條幸福傾聽法則,只邀有同理的心,再加上正確的方法,就能聽懂別人內心真正的聲音與需要,創造你的好人緣與成功。

二●內容摘錄:
你願意付出多少誠意,就決定對方可以回饋多少真心。(p.30)
真正的同理,是暫時放下自我擱置主觀的評論、判斷、渴望、期待與欲求,以開放的態度,全然的接納,不會急著或不經意地想掌控對方。(p.45)
真心地同理對方,才能聽出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p.88)
傾聽是最不用花錢的投資,卻可以得到最大的溝通效果。(p.106)
專心、耐心、同理心的傾聽,不但可以營造美好的溝通環境,同時也可以贏的好人緣。


三●我的觀點:
  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會以為會「說話」比「傾聽」來的重要,但我從書中才慢慢了解,原來口才不好,也可以舌燦蓮花。懂得「傾聽」,對方就會認為自己很會說話,有些時候很會說話,卻不懂得傾聽,可能造就在對方眼裡,只是一個自以為,或是很膚淺的人。

  人從出生就會哭,那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不論是職場上或在學校、跟家人、朋友、另一半,都需要溝通,當對方在說話時,我們是否真的用心傾聽﹖作者在書中也舉了許多生活周遭我們常見的問題,例如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家人,每天朝夕相處,在過去的年代裡,傳統的教育是「小孩有耳無嘴」,小孩只能聽父母的,卻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到最後卻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或許父母也可以跟孩子當朋友,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一昧的謾罵。不僅僅是家人,朋友跟伴侶也是如此,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到學校以及職場上,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在說話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可以用「同理」的角度,而不是「同情」,人緣一定能夠越來越好。「同理」、「同情」雖然看似相似,但其實「同理」就是能夠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立場,而「同情」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只會想到自己。

  現在有許多社會新聞,因為憂鬱症或是各種因素而導致悲劇發生,不僅僅是台灣,世界各國也有層出不窮的自殺事件,有許多人因為憂鬱症所苦,當它發生時,自己會做甚麼都不知道,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遺憾終身。如果這些人向我們發出求救訊號,我們卻因為忙,或是覺得對方無理取鬧,沒有認真傾聽他們心中的聲音,忽略了他們,有可能只是一瞬間,就造成遺憾。事情已發生才後悔為甚麼當初沒好好聽他們說話,反過來說,也許只是一瞬間,就可以阻止遺憾。在美國就曾經發生過,當時有一名男性向對方訴苦說自己很難受,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想到對方居然不是挽留,而是告訴他去做吧,果不其然,不久就傳來噩耗。有些時候對方尋求協助,也許他根本不想結束生命,可能因為面臨了憂鬱症,或是生活中龐大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才會一不得已走到這一步,只要適時伸出手拉他們一把,傾聽他們,就可以減少憾事發生。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難免心裡會有不愉快,甚至把事情憋在心裡,憋著憋著就容易憋出病來,才會讓自殺率越來越高,如果有人可以傾聽,我相信在訴說完之後心裡一定感覺輕鬆許多,反之,生活中我們也會有讓人會心一笑的事,我們會向身旁的人分享,把這份喜悅散播出去,學會專注傾聽對方的聲音,給予適當的回覆,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傾聽幸福的聲音,把幸福傳遞下去。


四●討論議題:
  當身邊有人發出不幸的求救訊息,除了傾聽之外,我們該如何做出適當的回應,幫助他們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