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6 | 特優 |
作 者: | 莫竤珺 | ||||||
參賽標題: | 麻雀樹 | ||||||
書籍ISBN: | 9789574449552 | ||||||
中文書名: | 麻雀樹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鍾怡雯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九歌出版社 | ||||||
出版年月: | 2014年08月30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本書以尋常生活記事、思母心情的兩地書做為開端,其後藉著遠遊,展開三地對照。看樹令她安穩彷彿腳下生根,夜晚躡腳來臨的夢總使她想起預示母親死亡的預告夢。當平凡的家居已無法讓她安睡、渴望自由的慾望無法壓抑,她選擇將自己丟到世界的另一個角落,領悟更多的生死體悟,當時間和風景從身邊流過,無預警的告別,從時光縫隙裡掃出的塵埃與無數插曲,都在考驗著對生命的忍耐與妥協。 |
二●內容摘錄: |
原來,家的感覺是這樣。在台灣住了二十六年,慢慢有生根的感覺,可能看樹看久,跟樹看齊了。P.10 油棕園太遠,行旅中的相遇是偶然,我終究要回家。每天看樹讓我安穩,彷彿腳下生根,有了重生的力量。或許,當一株移植的樹,帶著原生土地的記憶和祝福,接收新土地的滋養。P.27 牠沒走,偏著頭,還是看我。我也偏著頭,看牠。人鳥相望。那一刻,整個世界退得很遠很遠。P.42 |
三●我的觀點: |
《麻雀樹》是由馬來西亞作家鍾怡雯所撰寫,鍾怡雯透過生活的日常瑣事為首敘寫,她來到了台灣這座島來扎根生活,離開了只有炎炎夏日的馬來西亞。在這,看樹讓他體會到「家」的存在,也同時讓她有了”家”的感覺。作著因逢母親在遠方不幸逝世,並透過寫字表達,她藉著旅遊來認清自己,認清生命的變化及生命隨時都會凋零的無常。她感到了生命無常,及更多的體悟使她釋放於沉重已久的思念。 可曾想過,自己在成長的階段,周圍變化速度如花草般一樣,輾轉急逝。當意識到周圍變化時,而一切,便要從新開始了。鍾怡雯離家之後,到台灣也住了二十六年,在這個自由,愜意的愛窩裡,她養了八重櫻、吉野櫻、貓、魚及各種樹,時常也有各類鳥族客人悄悄來訪,她愛看樹,看樹扎實地扎根在名為台灣的島上,頓時明白家使她落地生根。對我而言,離家到一個充滿陌生環境可說實在令人不適應及繁忙。我搬過一次家,從生長十幾年很熟悉的桃園搬到炙熱的高雄,使我產生了極大的不適應與困擾,但在這裡住了4年了,在高雄慢慢地扎根住下來,也使我漸漸地對高雄產生了釋懷心情,它確實讓我體會到家的重要,也使我深刻體會到錢來之不易。我們花了一個月以上才找到適合房子,及我漸漸習慣了學校生活和高雄炙熱夏季,我也在這一年中開始在高雄漸漸成長、獨立,或許是家的感覺能讓我放心於認識到更多事物,我也能夠逐漸地在這塊地方漸漸發芽。可說是家人和高雄改變了我對這塊土地的看法,亦使能在高雄扎實地住下去。鍾怡雯母親逝世了,一日,她在屋子灑水,看到葫蘆竹停了之麻雀,她向牠伸出手掌,牠跳進她手掌裡,並天真無邪的打量她,那一刻,人鳥相望,整個世界退得很遠很遠,她哭了,把隱藏至心底的感受宣洩出來。那是她母親去世後,第一次哭的。變化是毫無預警的,只有把心一橫,心才會逐漸放寬,適度的釋放情緒也是必要的,雖然既是痛苦又難過,但好比沉悶於胸還好良多。在成長的時候遇到的人、事、物的輾轉急逝,自己是否能好好安慰受傷的自己,並是否能夠好好地宣洩心緒,也使我感慨於此,在無常的變化下,我們要從新開始尋找腳步。 人可以透過旅行、出遊改變自己的想法、看法,使自己了解到身在自己國家的身外之物是甚麼樣子。或是可以藉由旅行來逐漸闡明自己對於生命、情緒的思考,使自己漸漸了解到了正反兩面的事情。如以一面鏡子的正面反面思考,反過來闊達自己的內心深處。透過幾次藉由旅行來揣摩自己的困難點,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鍾怡雯在巴黎旅遊時,經過一連串的插曲,在一天收到朋友病危消息,讓她又感慨到生死離別感受。在尼斯因為過敏而長滿了紅疹子,而被當地人誤為是急診而被當地人協助,送到醫院看診。透過幾次的旅遊體驗,也漸漸地感受到在生死之間,人是可以由感而發感受過更多體悟的。她透過旅遊逐漸釋懷於沉悶已久的思念,她透過旅遊來找尋到了自己的答案,她放下了。釋懷就好比一種苦藥,苦藥難於口,飲盡卻能痊癒,正因為找到了答案,她也逐漸明白生命正因為川流不息。當無預警地失去了,就要堅強地走下去,正因為如此,人才會有自信地踏遍四海,好好地照顧自己。家就是個對任何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透過鍾怡雯的筆觸也使我重新對我現在成長的地方,有另一番見解,我同時也感慨著一個人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體悟到家的重要。從生活上的瑣事來找尋自己、感受自己,並兼容並蓄地走過使我改變的高雄及從小長大的桃園,找尋自己我所踏遍過的歲月,並好好地收容於心,因為鍾怡雯的文字當頭棒喝地提醒我「四周變化迅速且又無常的變化」我該,好好地與家人交流才是,而不是放任時間之河緩緩流逝。 與其說鍾怡雯再談生命的旅程,更不如說她在領悟生命的離逝,她在台灣扎根生活,卻錯失與母親的最後一面,她既悲傷也是醒悟,以為自己能夠堅強地走下去,卻從溫順的麻雀眼睛中,眼淚卻從雙眼潰堤。她在台灣這個家,扎實和愜意地過著,作為一個離鄉背井的兒女,卻未能及時見到所愛親人,是實為痛惜的……生命總是離逝的很快,讓人永遠無法追趕上,有的人只是想要盡一份孝道,卻未能及時追趕心愛之人的最後一程,有的人只是想要回憶過往與心愛之人的殘影,最後卻變成心頭之苦,演變成後悔、無力感。雖說在高雄漸漸地長大了,已經是個大人了,對於事物的流逝卻也別在心頭,好像漸漸地長大成人卻對任何事情的轉眼即逝極為擔心,擔心著家人親戚的健康安危、擔心著桃園的家是否安好、擔心著經濟問題,卻讓人煩擾不已。雖說很多煩惱的事情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卻很害怕著未雨綢繆是否能達到想要的結果。想要好好盡孝道照顧心愛之人及完成許多事情,卻也同時難上加難,這也是我所要努力完成的過程。煩惱是可以解決的,它就像零散的碎片組合而成的,但要解決掉煩惱是要靠自己造化的,生命亦是如此,它正因為閃耀及美麗,是透過路程與自己所實踐的。每個人都有所不敢面對的煩惱、困境,但是適時的協調情緒、適時的靠自己解憂、或是尋求釋放壓力之物,就有勇氣與未知的事情抗衡,即使遍體鱗傷,最後也要尋找到自己的百憂解。 |
四●討論議題: |
人可以透過旅行、思考,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