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6 | 甲等 |
作 者: | 楊雅涵 | ||||||
參賽標題: |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 | ||||||
書籍ISBN: | 9789573279440 | ||||||
中文書名: |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 | ||||||
原文書名: | 人生の悲劇は「よい子」に始まる | ||||||
書籍作者: | 加藤諦三 | ||||||
書籍編譯者: | 鄭智妮 | ||||||
出版單位: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17年3月1號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繼《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又一經典著作在台出版! 當人生第一段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遭遇了失敗,也就預告下一段人際關係也會跟著觸礁,無論是與伴侶之間或是其他人之間…… 靈魂深處的不安感如何擺脫?一起回溯到最初的起點--幼孩時期的我們,從這個階段開始抽絲剝繭。 |
二●內容摘錄: |
一個無法相信他人者,其實也無法信任自己。p.14 其實只要彼此能夠在一起就是有意義的。p.23 不要期待自己的貢獻能夠讓對方多看自己一眼,而是必須單純地為自己的貢獻感到喜悅。p.25 當我們為了得到他人的讚賞而採取行動,這時行動本身會讓人赤裸裸地回想其自己的懦弱,以及自己缺乏價值的不堪。p.30 當自我完整了,就不會因為他人的一舉一動,動搖不安。p.67 他們不敢對應該憤怒的對象大發雷霆,於是用笑臉偽裝自己活下去。p.113 |
三●我的觀點: |
人們所謂的「乖小孩」,其實是很壓抑自我情緒、慾望,甚至到最後,連同自己的夢想也一同遺忘的被箝制著的人。在父母從小的要求下,也許對許多事情非常了解,見到長輩會問好,就算他根本不知道這長輩是誰,只知道要是不問好,會令爸媽沒面子,會令父母生氣,會令父母失望,全部全部都是為了「父母」,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孝道」,但是在「孝道」之前,連自我意願都無法體會,這樣的人,在人生中只會一直消磨自己的體力,為了成為人們所認為的「乖孩子」,而成為一個沒了自我的人,為了讓父母有面子,而讓自己看不清自己的臉了。當一個人沒了自我,那活著也只是一塊會呼吸、會行走的肉,再多、也只是終生為了他人做牛做馬的「工具人」,強迫著自己「助人很快樂」,其實只是因為除了從他人身上外,得不到自己「活著」的證明,並非喜歡助人,而是依賴著人,依賴著那「自己還有用」的感受,讓自己還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這樣產生的人格其實並不完整,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價值,只是一昧的依靠外界,沒有自立的能力,一旦沒了外界給予的價值,就會感到不安,甚至感到自己毫無用處的恐懼。永遠都無法肯定自己,給予自己價值。 當生活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人,連同生存的意義也是全部依賴他人,那生活的一切都會處在不安之中,因為無法從內心得到肯定,也沒有安全感,在無法信任他人的同時,對自己亦無法信任。活在無法信任的環境下,時時刻刻緊繃著,說能體會什麼,再多也只是參雜著恐懼及不安。只有從自己的內心給予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著自己,才能夠真正的穩定下來。而信任自己也能夠連帶去安心的與人交流,能夠表達出真正的自我,能夠讓人和真正的自己交流,真實則得到了信任,進而成為彼此的互相信任。 有時自私也是活下去必定要做到的,把一切歸咎於自身時,正是在慢性自殺。而時時刻刻怕給人添麻煩,而把自身的問題全部埋在自己心裡面,若是又熱心助人,那看在大家眼裡可不正是個「大好人」嗎?但是當那個人自己以為自己正無私的奉獻時,也有可能是自己欺騙了自己,其實正期待著對方給予什麼回報,如此以來便有可能成為所謂「神經質愛情索求者」,這種人的付出,其實也對接受者進行了施壓,然而給的不是對方真正需要或是想要的,一方面卻又要求對方給你你所想要的回報,得不到時便會激憤著對方不懂回報,卻又不敢表達出來,進而又造成自身的問題。而那些刻意營造的「好印象」,也是虛假而沒有任何意義的。利用他人給予自身的好評,來給予自己自信,打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出發點。想給人「好印象」而加倍努力,其實就是一個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事實,信任自己,對真正的自己保持自信,就能夠進而讓真實的自己出來與人交流,而不是用著虛假的面具來面對他人。 而當自己不再時時刻刻都緊緊的跟著他人,而是能夠把心放到自己身上,這時能夠感受到的可是真正的自己的生活,若是時時刻刻緊緊追著一個沒有必要這般緊追的人,每分每秒都會倍感疲憊,對方也不懂你的「辛勞」,而要是又自己背地裡忌恨著對方「冷漠」。時時刻刻緊盯著訊息,等著對方回覆,對方沒馬上回覆,心裡便生氣著對方冷漠不回應。不管是留給自己還是表達出來給對方,都是任誰都吃不消的,正因來自於沒有極限的憤怒,因此造成的負擔也是沒有極限的。 |
四●討論議題: |
你願意當一個「乖孩子」嗎?還是當個真實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