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303 | 甲等 |
作 者: | 劉柏言 | ||||||
參賽標題: | 屋簷上的祕密 | ||||||
書籍ISBN: | 9789863205104 | ||||||
中文書名: | 屋簷上的祕密 | ||||||
原文書名: | 屋簷上的祕密 | ||||||
書籍作者: | 林芳萍 | ||||||
書籍編譯者: | 謝祖華 | ||||||
出版單位: | 小天下 | ||||||
出版年月: | 2014年07月29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林芳萍,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常收錄於兩岸三地的語文教材讀本。曾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開卷年度最佳童書獎、臺北市公車詩文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散文類首獎、金鼎獎、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等。 有些作品抵抗得了歲月的侵蝕,在若干年後讀來,依然讓人感到非比尋常的清晰。而這本〈屋簷上的祕密〉,便是這樣的作品。他原先由民生報社於一九九八年出版,如今改由小天下重新發行,價值益加凸顯。 |
二●內容摘錄: |
當我將這些珍貴的情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時候,才發覺,它們嘗試以一種畫面的型態定格。(p.4) 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但不能阻隔愛與思念。(p.8) 小鳥兒們長得很快,粉紅色身體上每一根細細的吸管,都吹出了一根柔柔的羽毛,像一排排琴鍵,發出了美妙的音符,在彈奏動聽的樂曲。(p.72) 這一片片綠葉,成就了一棵鬱綠的樹;一棵棵鬱綠的樹,創造了一座蔥綠的山,這座蔥綠的山,又倒映了一潭碧綠的湖。(p.84) 阿嬤家的一間一間房間,就像一站一站的人生,每個人都會經歷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卻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那裡。(p.144) |
三●我的觀點: |
在滿是書海的圖書館中,會選擇了這本書寫為心得,是因為書中的標題吸引了我,似乎給了我一種神祕感,不斷的等著讀者來慢慢挖掘這本書。雖然所處的年代不同,但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及那純真的童年趣事,書中的插圖也很有趣,使我不斷的在我的腦海中想像、感受書中的意境。 這本書紀錄著作者記憶中的童年,雖然時間看似改變了一切,卻不能斬斷作者的愛與思念。作者以阿嬤家的紅瓦三合院作為故事的中心,以非常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呈現了一位小女孩是如何以不同的觀察方式遊歷自己的家鄉,仔細地閱讀完這本「詩性散文」的書後,讓我感受到這本書中宛如有雙眼睛一樣,不斷的在打量周遭的事物,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看出它們的不平凡,令我非常的佩服,並以充滿想像力和人情味的溫暖筆調,引導著讀者感受烏來村莊四季的變化,同時也留給了讀者許多的想像空間。 我重複的閱讀了這本書好幾次,讀後帶給我許多的感觸,也發現現代社會的人為什麼在觀察任何事物上,鮮少如作者般以如此生動有趣的角度來形容任何事物,原因可能是基於現代人的居住環境已漸漸的都市化了,不像早期有許多人的居住環境附近都還有許多農田、小山丘等,近幾年來的都市擴張,也使原本屬農業及自然地區亦被建商發展成了都市旁的通勤社區,也因此導致了80、90年代後的年輕人比較少接觸大自然,再加上近期的電子化愈來愈進步,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也因為這點,我們很容易就沉浸在這華麗的虛擬世界中,使我們常把自己封閉起來,科技雖然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不過長期成癮於這些電子產品中會使我們的專注力降低,人際互動等也會受到影響。 而這本書正是鼓勵我們應多接觸大自然,並用心感受,大自然如同寶箱一樣,有千變萬化的知識在其中,與其看圖片或紀錄片,不如在現場體會一番,不僅可以感受到風、陽光、溫度等近距離的親身體驗,自然界的動植物也可以培養我們對萬物變化的觀察和專注力,長期接觸也會使我們身體健康、身心舒暢等許多好處,當彼此親近的次數越多,就會逐漸有許多情感和體悟,人與大自然就會產生親密的情感連結,我想這也是作者想傳達給我們的。 作者能將自己豐富的童年珍藏在這本書中,是希望這些回憶能夠永遠保存,如同書中的某一段話:「阿嬤家的一間一間房間,就像一站一站的人生,每個人都會經歷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卻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那裡」,這段話使我感觸最深,因為時間不會等待任何人,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試圖留下當下的這些美好。 |
四●討論議題: |
大自然供給了我們所需的資源,也因為這樣,我們不是更應該好好珍惜、保護大自然,留給下一代美好的環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