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0 甲等
作  者: 高綵翎 
參賽標題: 受傷的勇氣
書籍ISBN: 9789861794341
中文書名: 受傷的勇氣
原文書名: 受傷的勇氣
書籍作者: 李承珉
書籍編譯者: 袁育媗
出版單位: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5月10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有人批評你說話太大聲;老闆對你大吼,怎麼做事的!
有人討厭你走路太快;前輩又把你訓了一頓,
有人抱怨你不懂溫柔,說話超級傷人;
有人說你活潑,會搞團隊氣氛;有人卻說你不正經,沒大沒小
在職場中批評的言語像每天呼吸的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面對批評,我們不能只是假裝堅強,不去在意就好,
忍耐不是萬靈丹,逃避更不能解決問題,
你為了在人際關係中不要受傷,卻反而更受傷

二●內容摘錄:
人心變化很快,沒有人能為人心無常找合理的解釋。(p.11)
痛苦的並非工作本身,而是與人有關的問題。(p.20)
許多人出了社會,注意力都著眼於自己投射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卻沒有花心思照顧自己。(p.51)
可能你聽起來像批評,但別人聽起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透過反覆確認的過程,也有助於了解自己的批評感受性有多高。(p.67)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上我了解了,在團體中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十個人裡面就有可能有討厭你或針對你甚至批評你,也許會因為這樣子讓自己有想要離開這個團體,換了一個新的團體,也可能會再出現同一個問題,並且批評的話語累積到一定的量時,心情上難免會有低落的情緒,這時確定還能夠做好自己的事嗎?我的話是做不到的,在一個周圍都是批評你的環境下,即使剛開始的時候是很堅持自己「他們一點都不懂我」、「他並不知道我的處境」之類的話,又或者想要了解那個人的想法「也許他有他的理由」、「他的心情可能不太好」一些較正面積極的想法來激勵自己,日子久一點,你可能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了,負面的想法慢慢地湧出來,甚至可能會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這樣就會讓攻擊你的人更容易看到你的缺點,然後就一直惡性循環。

  其中我讀到了一篇「為什麼人寧願被罵也不願被忽略」一開始看到了這句話我還不明白,為什麼願意被罵,被罵時的感受不是很差嗎?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有比較好嗎?直到我讀到了後面一點,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有時會做出特別良好、優秀的行為,但做不出來的時候呢?不就得不到關心了嗎?有很的孩子為了吸引父母的關心選擇了反效果,亂丟東西、大吼大叫、頂嘴這些會讓人頭痛的行為,「負面的關心也是一種關心。」、「也是一種關心。被罵很不開心但至少做這些事,媽媽會罵我,代表他還是有關心我。」這些想法持續的話也只會惡性循環。愛、被愛是人的本能,是無法解釋的,關心也並不全代表愛。相信對方能夠接受全然的自己,不管優點、缺點都能接納自己的人,一定能夠站穩較不的做自己。而無條件的被愛,只有當事人有感受到才算,例如如果父母因工作繁忙沒時間陪孩子,因此孩子想要什麼都盡所能地給他,說這是愛他,但孩子並不是想要無限的錢,而是父母的關心、陪伴,難道金錢就真的能買下一切嗎?

  一個人把別人的批評全部忍受時,累積下來的壓力以及負面的信念也會越來越深,當你越想要不在意越會在意,越想要避開問題越會不經意的注意到,其實不在意很累的,我們不是聖人,怎麼會不在意呢?我們很難接受批評,但也很難忽略它,「忍耐並不是萬靈丹」這一句短短的八個字,讓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我覺得忍耐也只是逃避的一種,並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面對問題我們要變得更堅強去面對,天無絕人之路,議定有辦法的。
  
  在這本書的內容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告訴了我許多需要多加思考的事情,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有人喜歡你,也會有人討厭你。但這是難免的事,也是不可逃避的事實,忍耐只會讓你受傷,並非皮肉傷,而是身心所累積的傷痕,如果勇於面對它,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四●討論議題:
在遇到批評時,你會選擇怎麼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