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0 甲等
作  者: 王泓仁 
參賽標題: 勇氣的力量
書籍ISBN:
中文書名: 勇氣的力量
原文書名: 勇氣的力量
書籍作者: 布芮尼‧布朗
書籍編譯者: 鄭煥昇
出版單位: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年月: 2016年6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採訪過無數優秀創業家、企業領袖、高階主管、努力改革教育體系的家長及教育家,還有結褵超過三十年的恩愛夫妻,聽著他們分享自身鼓起勇氣、跌倒、再站起的經歷,發現:「這些與周遭有著強大聯繫的個人,這些與孩子關係深厚的父母、這些呵護著創意與學習的教師,這些深受信賴的領導者:「他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看到了情緒的力量,他們也都不害怕近距離面對負面情緒。

二●內容摘錄:

  是的,我不完美,我有害怕的時候,但這改變不了我很勇敢、我應該得到愛與歸屬感的事實。(P.19)

  一是低潮時的堅忍被過度美化,二是屬於狠角色的勇氣會日漸缺乏。(P.24)

  通過創意來達到整合(P.72)

  完整的人格是選擇勇氣先於安逸,是選擇正道優於開心、可靠與容易,是選擇實踐我們的價值,而不是嘴上說說而已。(P.73)

三●我的觀點:
  
  勇氣就像石頭,能夠忍受風吹日曬,仍舊堅如磐石,勇氣就像狂風,能讓停滯在船隻,乘風破浪,勇氣也像燈塔,為徬徨無依的旅人照明未來,假若世界沒了勇氣,恐怕會是一片漆黑,連太陽都不再耀眼了!

  我很討厭失敗,以前認為成功即是白,失敗即是黑,黑白喜好分常分明,從小每當失誤時,父母總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老師會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可那時我認為真正的失敗會使人一蹶不振,留下陰霾,但這本書顛覆我的想法,當你被石頭絆倒時,就撿起那顆石頭,變成自己的武器。

  小時候,總因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而沮喪,考試考差了、玩具玩壞了,這些都是現在想起來覺得可笑的事,但當時那些事情可能就是我的全部,這樣慢慢成長了過來,漸漸抗壓性提高了,為了考試傷心、為了玩具落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看完這本書後,我有點好奇,在這成長過程中,到底發生了甚麼?開始好奇是怎樣的過程?我想這應該是多數人不曾在意的,從跌倒再爬起來,在這短暫的幾秒,掙扎與受傷的過程,書中以慢速來觀察人,怎樣從一無所有,重新爬起,戰勝黑暗。

  看完這本書後,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書中提到脆弱不等於弱,脆弱比什麼都來的勇敢,聽起來很弔詭,透過作者說明卻只有點頭如搗蒜的份,現在我終於能夠跨出自身的界線,感覺心中的枷鎖終於解開了,原來人是可以脆弱的,這對我來說彷彿終於能夠自由的翱翔,以前我偶爾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身處在絕望的泥濘,卻還不能示弱,當下終於能夠不看過去,遇到困難也能一笑置之,雖然偶爾會受傷,但會受傷代表還活著,代表能勇敢了,會失敗代表努力過,代表離成功不遠了。
  
  勇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而站起更是困難,失敗後,被挫折打壓在地,倒地不起,恐懼在耳邊低語,畏懼失敗,人生如同競技場,然而裏頭比的不是誰最兇猛,誰最強壯,而是誰最堅強,誰能撐到最後一刻,書中提到的脆弱,即便知道贏不了對手,仍有勇氣現身在眾目睽睽之下,去面對可能的失敗。我想,如果是我便會夾著尾巴逃走,會有著明知沒勝算,何必去送死的心態,但我知道,能夠承擔失敗的人,擁有勇氣,也會比他人更有機會迎接到成功。這也讓我想到,古今中外有許多勇敢的將士,明明知道以寡擊眾,勝算微乎其微,卻能夠抱著即便是死也不願當懦弱之人的想法,即便今日戰死在競技場,也是毫無遲疑的向前衝!就像是有勇無謀這句成語是形容魯莽、不會投機取巧,帶有負面的成語,但以精神來看,卻是很值得大力推崇的大勇呢!

四●討論議題:
  書上指出,完整的人格是選擇勇氣先於安逸,是選擇正道優於開心。請問可否舉例說明符合此精神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