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4 | 甲等 |
作 者: | 曾郁雯 | ||||||
參賽標題: | 勵志 | ||||||
書籍ISBN: | 9789862419212 | ||||||
中文書名: | 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得人生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洪蘭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14年7月30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唯有具備獨立思考力的人,才能在生命中持續探索。做出選擇,走出自己的路,活出快樂有意義的人生。為什麼有些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會成功?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是看管教的鬆或嚴,還是父母的參與程度?到底該如何學會思考?有方法與步驟可循嗎?當我們能去除孩子頭上的標準答案的緊箍咒,恢復他好奇和好問的本能,從實作中去求體驗,因為經驗會促使神經連接,神經連接會形成迴路,變成他的思想。 |
二●內容摘錄: |
大人不可以灌輸孩子錯誤的觀念,因為孩子會因信任而把大人的話照單全收。(p.32) 道德像藝術一樣,需要在某處畫上一條線。(p.27) 其實人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也不是生活在全然理性的世界中。(p.27) 用最親近生活的方式,不著痕跡地教小孩子生態與品德的正確觀念。(p.38) 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東西才是他自己的,孩子會因為認同這個理念而去實踐,有實踐就有改變。(p.39) 當知識面廣了,經驗增加,抽象推理的能力也變強了。(p.44) 在人生的過程中都不曾做過任何違背良心的事,使我們現在都可以享受心情寧靜的人生最大的福氣。(p.25) |
三●我的觀點: |
作者洪蘭所著的「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書中作者以人們的思考能力為主題,加以探討,作者認為人的思考有二個系統,系統二是懶惰的,人鮮少依邏輯思考來做決定,大多是透過簡單的方式及從錯誤中學習,邏輯性思考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訓練的,最後成為習慣,而它背後的動力往往都是好奇心,好奇是動物的本性,而人是動物,當然也會好奇,孩子是最具好奇心的,只要大人不抑制他,讓小孩子去探索,然而跟他討論事情的背後成因,思考的習慣就能養成了。 思考和判斷是需要知識作後盾的,人的大腦會將訊息自動歸類,只要再走一步,把新的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關係找出來,便能成為邏輯思考的背景知識,一個沒有經過自己思考和整理的知識是死的,因此,訓練思考,就是在訓練孩子的組織能力,要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必須去除標準答案所造成的桎梧。 「孩子行為的好壞不是你管的鬆或嚴,而是你有花多少時間在他身上,有沒有參與他的生活。」這句話幾乎能說是現在孩子的心聲,很多家長總是將小孩逼得緊緊的,讓孩子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現在家長多半都忙於工作,鮮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都將小孩送到補習班或是才藝班,從早到晚,回到家睡了一覺之後,隔天仍然是同樣的行程,家長們總認為這樣是對孩子好,但也未曾想過或許孩子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比起上補習班,孩子更想要的是家長能參與他的生活,原來,參與他的生活,就是教養能成功的竅門。 很多父母都說不知道孩子興趣在哪裡,只要父母參與孩子的生活,跟孩子在一起,就能明瞭孩子每天的生活作息,自然而然就會了解孩子的興趣,他碰到挫折、有情緒困擾時,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就能及時幫助他解決問題。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他才能去思考,若把孩子所有時間都填滿了,每天按表操課,然後要孩子去思考,簡直是緣木求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孩子是要教的,不過生命教育不能在教室裡教,是要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的,因為有體驗才會有感動,有了感動才有內化,內化了才能成為孩子品德的一部份,從生活中,去學習負責任及尊重生命的正確態度。教育除了智育,還要有智慧,因為知識不等同智慧,而有智慧,才能不煩惱,人生本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碰到挫折時,不要逃避,愈是不敢面對,它就變得愈大,天底下長得最快的東西,就是你不敢面對的問題,教育,就是要訓練孩子跟挫折一起生存,愈挫愈勇,面對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勇於面對,冷靜思考問題並設法解決,我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解決的。 |
四●討論議題: |
成功的關鍵是否在於思考和判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