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9 特優
作  者: 楊佳蓉 
參賽標題: 失去讓生命更完整
書籍ISBN: 9576078083
中文書名: 失去讓生命更完整
原文書名: 失去讓生命更完整
書籍作者: 呂如中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圓神出版
出版年月: 2002年8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不知道那是種什麼感覺,生命在十五年裡一點一點慢慢流是?作者以照顧纏綿病榻十五年的父親之親身體驗,細膩的剖析自己一路走來,從逃避、抗拒、抱怨、無奈,到深刻體驗親情的無可取代,而全然接受這樣特殊的安排。也許沒有誰「比較倒楣」這回事,而是恰巧事件發生在我們周圍,給我們一個機會應變,也讓我們冷靜觀察一切。

二●內容摘錄:

  不做一個「打岔型」的人物,並非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凡事冷漠的人,不是要失去幽默感,也絕非否定EQ的重要。它讓我們隨時聆聽真實的自己,體貼對方的想望,完成比較實在的溝通。能聽到自己,能了解別人,心會變得寬容,地下室的穢物就被清理得乾淨。(P.95)

  人世間,很難碰到一個人,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修復你的心,你把自己完全交給她,它是你的心靈捕手。吸收不少值得推薦的觀念與思考的角度,但花最久時間克服的一個習慣,也在日後受用無窮的,便是「停止打岔」。(p.123)

三●我的觀點:

  讀完「失去讓生命更完整」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真正的親情原來才是自己的幸福,失去與獲得,常常是一體的兩面,失去了不要去難過,就算是獲得了也不要去沾沾自喜,而是去了解該怎麼珍惜它。

  作者的父親中風了十五年,有一天突然過世,作者其實自己知道爸爸早晚會走,也已經在心裡做好了準備,但這種事突然來了,不管是誰也沒辦法平常心的,失去家人這種事每個人都會有,都是生命力成中早晚要遇見的事,雖然不願意,但也阻擋不了!當然,每個人只要是失去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時都會非常難過,但是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作者一開始也是很傷心,那時正當青春期的他,就要背負這麼大的情緒壓力,他在這本書裡敘述自己這樣一路上走來,從逃避、抗拒、抱怨、無奈這四個歷程,深刻了解到親情的可貴,親情的重要性,也因為這件事讓他了解了什麼才是所謂的幸福。

  作者的父親在病榻上躺了十五年,他也曾經埋怨過、甚至還抗拒這樣的命運,但最後他並沒有拋棄他的原生家庭,也沒有放棄他的人生,而是選擇繼續走下去。他很努力的讓自己不軟弱,但是只要是人都會有軟弱的一面,作者在軟弱裡找到他堅強的一面,從失敗中找到自己的弱點,一直去嘗試、體諒自己、給自己一個目標,而那份經驗成為他努力的成果。

  我很欣賞他,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他有著那樣子的精神,也不是所有人會願意把自己的脆弱面,甚至是想要逃面或茲司的一面剖析給別人看,長期照顧植物人的辛苦是筆墨無法形容的,他與爸爸是命運、也是相依的情感,所以在他父親離世時,他彷彿失去了生活重心般的惶恐!但後來,他的心境改變為正向的,「當一顆種子消失,就會看到一棵健康的大樹,一個生命的消逝,會在另一個生命中看見新的希望!」我覺得這句話講得非常好,生命在大自然中本來就是一直在循環著,就像生物圈裡的食物鏈一樣,不斷的在循環才有新的生命存在。

  人都會有個缺點,就是不知道該及時珍惜,所以人在世時要好好的珍惜,好好的孝順,不要因為一件小事情就耍脾氣。有時候父母親和子女難免會有意見不合時,但是多少都只是一件小事情,沒有必要生氣!而人在遇到瓶頸或困頓時都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出口,不要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裡面,像作者並沒有因此而沮喪停留在原地,而是向未來前進,還分享了自己的這則故事給所有讀者,藉著遇過人生最糟的事,給所有讀過這本書的讀者一個經驗,每個人一定都會遇到人生史上最糟的事情,絕對不要放棄,努力的去堅持,並且找到事情的根源,然後去解決,作者自身的真實故事帶給我很好的人生智慧,我也會汲取他的精神,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

四●討論議題:

  人生你認為短暫嗎?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句話,你的感務如何?試著申論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