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8 甲等
作  者: 吳宜祐 
參賽標題: 我的天才夢
書籍ISBN: 9789573318798
中文書名: 我的天才夢
原文書名: 我的天才夢
書籍作者: 侯文詠
書籍編譯者: 金文蕙
出版單位: 皇冠叢書
出版年月: 2002年06月26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侯文詠,台灣嘉義縣人,台大醫學博士,目前專職寫作。因為生活的想望和被讚賞的榮耀感,讓從小愛讀閒書的侯文詠開始寫作。考上醫學院後,看盡種種與生死擦肩而過的經歷與對生命的感動,書中描述了侯文詠在成為暢銷作家後,喜悅、名氣和財富所帶來的不安與省思,以及後來因一次溺水經驗引發他對生命的徹悟。亦提及侯文詠與孩子相處的歡喜怨憎,因而體會到父母的愛與期待,以及終於決定離開醫學界,轉而全心寫作的掙扎過程。

二●內容摘錄:
想望與恐懼同時構成了推動生命前進的最原始的兩種動力。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因為害怕未知,壓抑自己,重複做著我們自己不喜歡的事。可是想望卻給了我們勇氣與承擔,讓我們豐富的內在生命因而展開,宛如花朵必須迎風綻放……(p.192)
人生的無常與挫折往往是生命中最珍貴的老師,可是當我們面臨困頓、瓶頸時,總是百般抗拒、不願接受。(p.125)

三●我的觀點:
《我的天才夢》作者是侯文詠。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描述自己從童年被眾人視為資優生,直到長大進入醫學界成為麻醉醫師,而最後又轉為專職寫作的歷程。總是做著「天才夢」的他,扮演著某種答案示範者角色。一開始以活潑生動的筆法,敘述著自己童年沉浸於一些想像世界中,直到老師期望他去做更有用、更有意義的事。後來當上了醫師,達到了不起的成就,並且努力成為各種成功的角色,不管是好丈夫,還是好父親等。但在最後卻發現成功背後的虛幻,意識了他忘記扮演「自己」這個角色,決定放棄高薪的醫生職位,踏入文壇,專心致力於寫作。

在書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值得我們去探討及發現。侯文詠當上麻醉醫師時,因為職業性質的緣故,都會保持一種冷酷的模樣,就如我們平常對醫生的專業形象。而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會發現有時醫學文化無能為力時,看到作者也試圖保持專業的疏離,但內心卻墜落於無助,掉入赤裸的現實。這一段深深顛覆我對醫生的印象。以前,我對醫生就是客觀、冷靜、理性、專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形象。讀完此書,我恍然大悟,意識到再怎麼厲害的醫生還是會束手無策、並非萬能。其實對一名醫生而言,就像侯文詠在書中所提到:「盡管位置很虛榮地代表了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可是知識與經驗是那麼有限,苦痛與無知卻是永遠地無邊無際。」,這是如此無奈的一面,卻鮮少人知曉。作者透過文字帶領我,看見醫生專業形象的背後,所面臨的無助,那無力感的充斥,即使我沒有經歷過,但還是能感受到那種沉重且蒼涼的心情。僅只是在短短的文字中,是那麼巨大的存在。

書的後半段裡,記錄著很多的人生轉折,而每一次的轉折就代表著一次的轉機。侯文詠曾多次想放棄從醫,轉為專職寫作,也多次向周圍的人詢問意見,但往往最後都打住了。最後,作者在一次看關於「恐怖箱」的節目,觀察到來賓們因為某種預期心理,嚇得尖叫。他才發現,是「恐懼」使他遲遲做不出決定。文中如此比喻:「如果把人生的許多未知的時刻想像成恐怖箱,其實,恐怖箱內的對象,多半是不值得害怕的。」,是的!與其在那因為未知而猶豫不決、徘徊不定,何不如選擇自己所愛,定下目標,停止恐懼,勇敢地放手一搏去做,完成屬於自己的夢想。

簡單來說,《我的天才夢》是侯文詠的自傳。內容提及了許多人生大大小小的道理,甚至運用大量的疑問,讓讀者可以反思這些議題,使我們不會一直呆板地看著一本書,給了讀者一種思考的空間,這也是我喜愛此書的原因之一。最後,閱讀完此書後,我腦海浮出了一句話,毋庸就是書本封面上所寫的佳句,上頭寫道:「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無非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

四●討論議題:
如果換作是你,面臨著兩條路的抉擇。一條是高薪且穩定進行,但你不怎麼感興趣的工作。另一條則是薪水不穩定且在未來充滿未知,但那卻是你所想要的工作。你會如何選擇?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