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02 甲等
作  者: 朱采榛 
參賽標題: 開竅心理學破除60個人性盲點的關鍵效應
書籍ISBN: 9789866158056
中文書名: 開竅心理學破除60個人性盲點的關鍵效應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鄭小蘭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0年10月29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以60個對人們的自我認識、心理調節、人際交往及事業成功產生重要影響的心理學定律為線索,結合大量實驗與名人案例,提供你提升自我、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技巧。這些心理學效應,在我們身邊造就了許多你不得不信的現象,只要掌握住自己與他人的心理,就握有開竅人生的鑰匙。

二●內容摘錄:

  不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別人。(p.144)
 
  經常為了蠅頭小利不擇手段。(p.214)

  不是好運與壞運使你無法擺脫順境與逆境,而是你看待順境與逆境的心態,決定了你在該環境中的長度。(p. 118)

  在人際關係中,唯有你對某人寄予厚望,並創造出這種可能性,對方才會朝你所設想的方向發展。(p. 165)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是一本心理學書,有關如何認識真正的自己、打敗消極的自己、成為受歡迎的自己跟實現成功的自己。而它也是我第一次看的心理方面的書,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努力奮鬥,追逐夢想,設法取得心目中的成功境界。本書指出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在意的東西,但也因此以偏概全,總是在面臨壓力時無法從客觀現實面出發,真正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因此這本書是幫助我們從一些困擾及盲點中真正「開竅」。

  我們總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和肯定,卻得不到心靈上的安慰;我們總是不停忙碌,但收效甚微;我們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卻一個也沒實現;我們希望將事情做好,但總到最後一刻草草了事。不知道您是否也會如此?我常常會這樣,甚至在我現實生活中它造成了慣性循環,我不喜歡,卻也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本書認為心理學效應是看不見的潛規則,可以為我們所用,因此以六十個能對人們自我認識、心理調適、人際交往及事業成功,產生重要影響的心理學定律為線索,結合社會、生活中的案例,為我們提供提升心理素質、靈活運用心理學定律的方法與技巧,讓讀者可以透過這些技巧從自身的內在心裡去指導自己。

  在這本書裡我喜歡很多篇章部分。首先要來介紹的是「從眾效應」,從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大部分的人都會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影響時,會盲目跟從群體的行為,甚至懷疑當初的自己,並改變自己的觀點,朝著與群體一致的方向變化。然而,大家都做的事不一定是正確的,大家都說的話也並非有道理,所以我們要要求自己在群眾裡保持頭腦清醒、具獨特視角和敏銳的眼光去看待事情,這樣才不會做出不對的判斷。第二個要介紹的是「比倫定律」,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曾說過:「若是你在一年裡不曾失敗過,你就未曾勇於嘗試各種該把握的機會。」失敗雖然會讓人有負面情緒,但是如何從失敗得到經驗跟教訓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成功者把失敗當成財富,因為失敗證明了通往成功的過程中有些路不通,得到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第三個要介紹的是「互悅機制」,即人們常說「兩情相悅」,在人際交往中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定律。《聖經》說:「你希望他人如何對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人。」只要我們表現出喜歡對方,對方才可能同樣喜歡你,進而為我們做事情。最後一個我要介紹的是「吸引力法則」,美國新思想運動創始人華萊士•沃特德說:「改變生活,要先從改變思想開始。」個人的積極情緒會吸引本質相同的積極能量或者人和事物。同理,消極的情緒也會吸引消極能量以及負面事件。所以,想改變現狀就要從改變思想開始。總之,你不希望什麼事情發生,就要忽略它並且期待與其相反的事情,這樣的思考會讓我們越來越靠近成功。這四個部分是我非常喜歡的章節,因為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對我現階段的人生也很有幫助,而且,當觀念因此改變,我發現我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相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人的心理原本就很複雜,當初想要藉由這本書多了解人的內心,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心理學真的是很有趣的東西,可以幫助我更加了解自己和別人。除了以上四個效應之外,這本書介紹的其他內容也都很有趣,目前我還在研究當中,假如你對研究心理學很有興趣,請您一定要親身研讀這本有趣的書籍喔!

四●討論議題:

  人是非常奇妙的動物,尤其心理層面很複雜,您了解心理學嗎?心理學的認識可幫助到您了解自己嗎?說說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