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17 優等
作  者: 蔡承軒 
參賽標題: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書籍ISBN: 9780751527353
中文書名: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Mitch Albom
書籍編譯者: 白承裕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6年09月27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米奇,大學畢業之後便投身體育記者,短短幾年之內就從一個小記者搖身一變成為有錢的大戶人家,無意中一次看電視轉到某一個頻道。當他再次見到教授時,教授的身體狀況不茹從前了,只能靠著別人來幫助他完成所有生理需求,但是他們約定好,米其列出了他想知道的問題:死亡、恐懼、衰老、貪婪、婚姻、家庭、社會、寬恕、有意義的生命,接下來的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米奇將與他的莫瑞教授細細詳談。

 
二●內容摘錄:
我問莫瑞,他會不會可憐自己。「有時早上起來會,」他說:「我那時候會悲傷。我摸摸自己的身體,動動自己的手臂,動動我還能動的部位,為我失去的東西悲傷。我悲傷我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我就停止悲傷。」就這麼簡單?「如果必要,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還有你──如果是星期二的話。因為我們是星期二夥伴。」我笑。星期二夥伴。「米奇,我不准自己進一步可憐。每天早上一點點,流幾滴眼淚,就只是這樣。」(p.75)

 
三●我的觀點:
人生總會走到盡頭,人生這條路上總是充滿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挑戰,沿路的風景總會使我們想停下腳步,但是風景再美也無法阻止時間將我們一步步推向前去;生命中遇見的過客,也是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陪著我們從起點走到終點的,即便是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像這個世界道別,但是請問,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每天回到家裡看到年邁的阿公,我跟大哥二哥都忍不住想鬧他、逗他,問他有沒有想我們啊?今天午餐吃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當他不想理會我們時,我們就又笑嘻嘻的走開。我們很喜歡假日的時候跟阿公一起坐在客廳聊一些有趣的事物,我做我的家事,而他在一旁跟我說一些街坊鄰居的事如何如何。

第一次想到「死亡」是因為阿公,有時候我會想著,哪一天阿公真的離我而去,而我再也碰不到他那皺皺的手時,我會怎麼樣?之前的快樂時光沒有辦法再與阿公一起度過,那怎麼辦?我跟哥哥再也沒有機會了...

阿公老歸老,他也是像孩子般喜歡吃些麥當勞速食的餐點,有時候放學我就順路去個蛋捲冰淇淋來給他吃,那是他最喜歡的甜食,但阿公因為身體,現在能少吃就少吃。阿公也會帶我們出去玩玩,不然就帶我們去吃喜歡吃的東西,他偶爾會帶我們去蓮池潭走走,順路拜拜,求一切順心,如果沒有阿公,我們也不知道那麼多的東西,與一些有趣的地方或事物。

如果可以,我想回到以前,阿公能不老,能一直保持身體健健康康的,我們還有好多地方可以一一的去,阿公本身自己也是神明的乩童,之前的豐功偉業是不可小看的,也得了許多地方的獎呢!阿公實在太厲害了,但是現在阿公也老了,很少出去外面了,我們也長大了,有些事情會比較忙,但是會抽空跟阿公聊聊天,或者一起吃飯!

我第一次想到關於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但是面對死亡我還是忍不住害怕;相較於書中的莫瑞教授,他的人生走到盡頭前,他的身體狀況有了一些不好的警訊,告訴他生命快要走到終點,而他從一次次悲傷中建立自己的心理準備,也許是我的人生才起步,許多人生經歷我還沒遇到,所以我無法面對死亡不畏懼。

反觀我們的社會,有太多人因為太多因素提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車禍、情殺等等,每一個社會案件似乎都在提醒我們生命是無常的,也許哪一天真的走到人生盡頭,逼不得已必須跟自己最親愛的人道別時,搞不好我們都還是手足無措。人生不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閒暇時間也應該多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或是多花時間陪陪家人,我們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會離開人世,但是如果我們把一部分時間拿去做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情,到了離開的時候才不會留下遺憾,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現在身邊的人。

 
四●討論議題:
面對生命的無常,我們該如何珍惜握在手中的幸福?即使離開,也能微笑著,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