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203 甲等
作  者: 陳珈瑜 
參賽標題: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是什麼?
書籍ISBN: 978-986-84285
中文書名: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是什麼?
原文書名: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是什麼?
書籍作者: 三浦綾子
書籍編譯者: 三浦綾子
出版單位: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8年8月5日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人生中不能缺少的是什麼?當然不是財富,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容易知行合一。人生不能缺少的是地位嗎?也不是。三浦綾子得過肺結核、紫斑症、癌症、帕金森氏症,但是她說,健康也不算是人生不能缺少的。很多人在失去健康之後得到更多。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不能少的是什麼?是信念,但絕非信奉一個宗教這麼簡單。是祈禱,但不全然為自己的好處。是教育,但絕非好成績和進名校。是生活、愛情、人與人的關係……。

 
二●內容摘錄:
1. 在我們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心、應該是靈魂。如果那裡弄髒了,就算臉上畫著多麼精緻美麗的妝都沒有用。(P 24)
2. 以小說家身分所杜的日子、所過的生活,總有一天會結束。不過就算那樣,只要我依然追求真正的生命真諦,我也會繼續找尋對我而言不可或缺的東西。(P34)
3. 原來愛就意志力,意志力就有愛的表現。(P146)
4. 我們每天活著,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P166)
5. 對於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根本毫無意識,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P168)
 

 
三●我的觀點:
 人生不可缺少的是什麼?雖說在書中作者說:「健康也不算是人生不能缺少的,很多人在失去健康之後反而得到更多。」但我覺得重要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反而更是「健康」,因為健康是生命的一切根源。何以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我經歷過差點與自己的親人離別的時候,我能感同身受那種對任何事都無能為力的感覺,只能慢慢地等,那時候真的是每天以淚洗面,又處在絕望的邊緣,所以我很佩服作者的丈夫能夠對她不離不棄的照顧。她的丈夫是在他臥床五年後才跟她求婚的,她比他大兩歲,而且無法生育,而她的書大多她的丈夫拿筆邊聽邊幫她寫的,這種人間至愛至情很令人動容,我不懂那是什麼樣的愛情,我只知道對我來說,非常非常很偉大。

作者當過老師,之後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病了十三年,其中有七年脊隨受傷,每天只能看著天花板發呆。我無法想像如果角色對調了,我變成是她,我會不會也像她一樣坦然接受,甚至從中體悟到了什麼?還沒發生的時候,每個人當然都可以說的很輕鬆,但真正厄運發生了,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在這本書中,我看見的是作者的樂觀,文中,她把自己的親生故事敘述的雲淡風輕,彷彿這是不曾發生過的事,字裡行間都能感覺到她的堅強,樂觀就是她的人生態度。而她篤信基督教,宗教也讓她找到自己的心靈寄託。雖然整本書很多都圍繞著宗教在談其經歷,但是不像是刻意要傳教的感覺,反而讓人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學習作者堅韌的人生態度,她沒放棄能活下去的機會,反而更認真的生活,把握每分每秒,如果是一般人有了像她一樣的遭遇,也許就撐不下去而有灰色悲觀念頭吧?「接受」也是我該去學習的一門重要課題。我常常會覺得為什麼是我遭遇到這些事?為什麼不是別人?在當下常常很埋怨的這樣覺得,但後來才發現,那是給你機會,是在磨練你;現在什麼都說不要、臨難都承受不住,那以後可以拿什麼跟別人競爭呢?老天會讓你經歷這些事,都有她的原因在,你只需勇於面對,盡力完成,並且思考能從中收穫到些什麼?就算一無所獲也沒關係,至少是個經驗啊!

書中有段是我很喜歡的:『如果能夠在清晨張開眼睛時,想著:「今天我要好好地活!」又在晚上睡覺前想:「我有幸在今天這樣好好地活過」的話,一切便更美好。可惜的是,對於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根本毫無意識,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這些話猶如暮鼓晨鐘,久久在我心裡迴響著。可不是嗎?珍惜每一天是每個人都必須做的,但你在做什麼自己要很清楚,不要渾渾噩噩的只想得過且過,這樣你的人生根本一點價值也沒有!這是一本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的書,道理很多,但不深奧。此書是在探討人存活的意義,當然沒有絕對的答案,透過這本書,讓我更確定我覺得重要的是什麼?生命可塑性很高,你可以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過,也可以選擇自甘墮落的過完一生;設若是我,會像作者一樣繼續賦予生命新意義,並學習如何在逆境中成長茁壯。
 

 
四●討論議題:
1. 在生命中,你認為比前更重要的是什麼呢?
2. 在有限生命中,你是否曾想過要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