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26 甲等
作  者: 黃青怡 
參賽標題: 孩子的心,我懂
書籍ISBN: 9576934559
中文書名: 孩子的心,我懂
原文書名: 孩子的心,我懂
書籍作者: 任兆璋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1年4月
版  次: 三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任修女在本書中說明台灣父母在親職教育認識上的不足與疏忽,也說明了怎麼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孩子犯錯了我們做父母的不需要妄加判斷他們的所作所為,甚至加罪於他們;他們被了解了以後,自然就會增長智慧,,不要只是一昧的叫孩子順從自己,要學著傾聽孩子的心,細心的教導孩子,特別是父母與未成年子女之間的來往,不單是需要理性的教育,更需要感情上的交流,永遠敞開溝通的大門,讓子女在彼此尊重的環境中成長。

 
二●內容摘錄:
孩子第一次自己面對問題可能會不成功,可能會做的很糟糕,但這都沒關係,因為這就是成長的過程。(p.201) 要以一種合夥人的態度去跟我們自己的孩子相處,並非我就是權威,你要全照我的規定去做。(p.203) 陪伴孩子通過失敗的低潮,這對孩子而言是非常珍貴的。(p.179) 讓他學會傾聽、分辨,然後做決定,這樣他才覺得自己有做決定的尊嚴,自己有做決定的能力。(p.171) 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從來就不了解孩子需要在痛苦中學習,不容許孩子犯錯就是過分保護。(p.099)

 
三●我的觀點:
我覺得國外的爸爸媽媽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典範。孩子失敗了,就該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遇到困難應該勇敢面對。現代台灣社會的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錯誤了,台灣的父母ㄧ般只會叫孩子一直順從自己,什麼都要照自己的規定去做,連上了高ㄧ,自己兒女要選擇什麼方向也要插手,未來是孩子的,並不是父母的,怎麼能決定別人的未來,就算家長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那也要看他願不願意,有時候覺得那些小孩很可憐,就很像渴望自由,被關在籠中的鳥,但,我的媽媽不同,她什麼事都讓我決定,不會阻攔我,我遇到困難她又會跳出來幫我,這種感覺真的很好,不過媽媽的管教方式是典型的打跟罵,但我覺得媽媽已經把我教的很好了, 一看到書名「孩子的心,我懂」 馬上借閱來看,啟發了我,我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度的關愛與陪伴,而不是只是身體在而心不在,那麼這種「在」是不具任何分量的。

很多父母都沒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心,只看到表面上的孩子,並不知道孩子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需要什麼?我應該算是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家有三個小孩,每天媽媽都忙於工作,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她自己說她的興趣是賺錢,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所以她ㄧ心只想著賺錢,可以讓我們過得更好,所以幾乎很少有時間可以陪伴我們,每次去找她講話,她都會說:「先不要吵我,我要工作」。讓我覺得有點缺少媽媽的陪伴,但是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我們三個小孩,雖然媽媽不常陪我們,但是我卻感受到非常多媽媽的愛,不過這也是有好處的,我聽過一句話,「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都很獨立。」反之,「過於溺愛的孩子,不會處理事情,遇到困難本能反應只有害怕。」還有「我有聽過一個外國媽媽說,「你教孩子並不是為了讓孩子喜歡你,而是你要去控制孩子,若孩子很喜歡你,代表你的教育錯誤了。」這兩段話烙印在我腦海很久,已經很久不曾聽到這麼有道理的話了,因為這句話,讓我有一段時間想了很多,雖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話,但意義非凡,孩子是父母反映出來的影子,從小會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所以如此一來行為、舉止、個性、習慣,多少都會從大人那邊學習而來,做家長ㄧ定要有好榜樣,從幼兒時期就要教育他們什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做錯了沒關係,在做一次就好,失敗了,在努力,不要輕易放棄, 養成這種習慣對以後不管是在職場或是在各種地方都很有幫助,而我以後也ㄧ定會用對的方式好好教育我的下一代。

要正確的教育孩子,先了解他的心,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先選對方式,然後對症下藥,「溺愛孩子的父母,從來就不瞭解孩子需要在痛苦中學習,不容許孩子犯錯就是過份保護。」希望台灣的家長能明記這點,希望可以多多跟國外的父母學習,可以從外國教育方式裡面學習到很多對待孩子和教育孩子最適合的方式,這是現代台灣社會的家長需要好好感善的問題。
 

 
四●討論議題: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父母必經的過程,試問:你是如何用對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孩子犯錯後你會怎麼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