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15 甲等
作  者: 陳丞 
參賽標題: 全班都零分
書籍ISBN: 9789864060504
中文書名: 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
原文書名: 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
書籍作者: 張世傑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 2016/03/31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張世傑是一名國小老師,他有著不同於一般老師的教書方法,利用「覺察」的方式來教導學生突破考試、讀書種種的難題,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不打、不罰寫,以覺察的方式來教化學生,要學生跟「討厭」相處,感覺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刻,做每件事都先以三分鐘來調適自己再進行,這種教育方法,極為稀有!

 
二●內容摘錄:
  學業成績要好,讓孩子惡補不如教他們讀書方法,不如先療癒課業創傷,成功的關鍵是「把心轉動」。透過談話,可以讓孩子的感受被同理、情緒可宣洩,做好初步的學業療癒。接著進一步,要能教學生如何用覺察轉動自己的情緒,把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找回來,這才是最上位的心法-P.69

 
三●我的觀點:
  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好嗎?從早上七點多上課直到下午四點,之後又要上補習班到晚上九點,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讀書到深夜,帶著疲憊的身心度過一天,週而復始。每一次的考試過程與結果多麼令人害怕,過多的壓力、過多的期望,爸媽的失望與責罵,老師的罰寫和處罰,讓許多人越來越討厭讀書,成績越來越不好,甚至誤入歧途。但有一名老師,卻使用一種特別的方法──「覺察」──好像較少老師在用的方式,來帶領他的學生們學習與度過難關。

  「覺察」有很多種意思跟方法,像是調適自己、感受當下、與「討厭」共處,這些方式可以使學生脫離考試與讀書的黑暗。這本書提到的覺察方法,讓我印象深刻,也試著把它應用到我的學習及生活中。首先是「感受當下」,書中教我們,做任何事情必須要「感受當下」,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步都要去感受它,專注於那件事上。這其實很難,因為在我們做事的過程中,往往會先想到「結果」,導致當下的處理速度跟心情受到影響。有一次,學校體育課要求我們比賽跑步,要跑操場很多圈,跑到後來我的大、小腿都已經很痠了,呼吸急促,這時我突然想起書中教導,不能想「我快輸了」,我必須要去感受那個疼痛跟痛苦,跑著跑著,等我習慣後,竟開始不在乎那些痛苦了,能單純專注在「跑步」這件事情,這個成功的經驗深深根植於我的心中。

  再來就是「調適自己」,先靜下來,調適自己的心情三分鐘,再開始行動。這樣有助於接下來的過程不會太趕,而亂了手腳,專心在事情上,錯誤的機率也跟著減少。最後就是「與討厭共處」,這其實極度困難,就像分組作業時,要我跟班上討厭的人一組般地想要脫離他。書中告訴我們這其實也是「習慣」的問題,當我們遇到討厭的科目或作業時,必須要面對它、承認它、看清它,要去接受那個恐懼,不能去趕它走,也不能要它回來,就放它自己在那邊,要去無視它,因為越注意越不能成功,如果真的很畏懼、憎恨它,可以回到「調適自己」的步驟,讓自己靜一靜,接著「感受當下」,一心一意在這件事情上,感受那個過程。這就是作者教我們的「覺察」之道。我把這種方法整理起來,雖然我個人沒有完全嘗試過,但看起來是很可行的方法。

  「快樂讀書」真的存在的嗎?我想是可以的,只要父母、老師及長輩們不這麼計較成績的話。因此這位老師給全班打零分的故事,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給全班打零分,這令許多人覺得很訝異,就連當時在場的學生也一樣,那時某些成績好的同學極度錯愕地說:這怎麼可能!我從來沒拿過零分,當下情緒非常激動。因為從以前到現在,他們都用那「高成績」來定義了自己的「價值」。所以這就是張老師為甚麼要這麼做,因為要讓學生不因「成績」而限制了自己。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那麼在意成績的「結果」,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覺察當下,快樂學習,必定可行。
















 

 
四●討論議題:
  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成績」來評量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