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10 甲等
作  者: 張宸瑄 
參賽標題: 全班都零分
書籍ISBN: 9789864060504
中文書名: 全班都零分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張世傑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3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正念覺察」,喚醒了孩子最需要的五大能力:主動學習力、內省品格力、情緒調適力、突破行動力、自我反省力。我們沒辦法一輩子守護你,我們只能陪伴你覺察自己、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教給你轉動未來的全面能力。孩子們很震驚,因為全班都得了零分。但別人給的零分,真的就是你的零分嗎?其實,「○」不只是零,更是讓人重新看見自我價值的起點。小小的心圓滿了,孩子學習的動能將會無限大!
 

 
二●內容摘錄:
  
  當一些「有慧根」的孩子給我很「標準化」的答案時,如果以平常的標準,我一定會說他們很好,但是今天這個「全班都零分」的體驗,我是要孩子們打破原有的思想窠臼:為什麼一百分就要狂喜?零分就要狂悲?(p.144)

  一般人都會強調正面思考,排斥負面思考,然而,情緒沒有正向或負向,也沒有好壞對錯,它只是一時的狀態,是我們內在的反應。正確面對情緒的方法不是圍堵它,而是疏導它;不是壓抑它,而是讓它流動。不要過度的跟隨和壓抑,情緒要來就讓它來,要留就讓它留,要走就讓它走,只要保持觀察即可。(p.108)
 

 
三●我的觀點:
  
  這次我所書寫的書為《全班都零分》,這本書沒有吸引人眼球的華麗版面,引言卻是十分吸引人。作者身為老師,卻做了一件十分破天荒的事,給全班同學打了零分。分數,是我們教育的定義。0就一定是“很差”?100就一定“很優秀”?這名老師做的正是顛覆我們“傳統”觀念的做法,打破有些視成績為重的孩子的價值觀。

他提到了:“為什麼你們要那麼在意分數?你的價值由別人決定嗎?”當我們答對了那個「標準化」的答案,這道題便對了。 然而有些事情並不是非黑及白,人並不是這麼簡單的生物,卻是這個環境把大家由一個名為「標準」框困在了裡面,原有的發展空間就這樣被限制住了。

  提到教育制度,如此「制式化」的教育,談它的好處,它讓人知道了平時不知道的很多東西,它讓人學到了“必要的”技術。而考試時,分數容易劃分界線,容易處理。談道它的壞處,有明確答案的考試容易被鑽漏洞,思考空間範圍小甚至被封閉。如此的教育下,我們只是做了淺層面的思考,缺乏了深層面的思考。然而,分數差的一定是“劣等生”嗎?或許,他不是笨,只有那個潛能卻只是不想認真?但是,他卻因為這個“分數”,被貼了標籤。

  作者身為老師,他要大聲疾呼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每一個生命都有價值。“分數”不是用來讓我們被貼標籤的道具,我們人類的價值不是別人決定的。因為我是學畫畫的,就拿話來比喻,藝術的那種美,沒有優缺,沒有所謂的「標準」。有的只是作者的那個「心境」與「意境」,以及旁觀者的「主觀視覺感受」這些區別,我們永遠不知道那些名畫畫家內心的真正思想。

  本書還提到了,一般人都會強調正面思考,排斥負面思考,然而,情緒沒有正向或負向,也沒有好壞對錯,它只是一時的狀態,是我們內在的反應。壓抑負面的情緒,永遠不能忘掉它,只會讓壓力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越滾越大,最後爆發時便一發不可收拾。輕至影響自身精神狀態,重至危及他人生命。書中提到了,我們常把情緒分“正”與“負”,因此才會把“負向情緒”給壓抑,為了迎合大眾表達“正向情緒”。書中舉了許多看似“正向”安撫情緒,卻暗示著不能表現“負向”情緒的許多句子。男性傷透了心為何就不能哭?憤怒就不能發洩?為何我們連表達情緒都要迎合別人?除了遵守最基本的尊重以外,自己的情緒還要別人來掌握嗎?這和之前我所接受到的教育,和一般書本中所強調的截然不同,尤其是作者認為情緒就該發洩這個觀點令我很錯愕,甚至懷疑起來?

  難道是可以表達自己的怒氣嗎?書中強調接納所謂的“負向”情緒,是指我們傷心難過時就放聲大哭,生氣憤怒時就以不妨礙傷害他人為原則發洩情緒,我們為何要被這些話語所限制呢?這本書,對我來說獲益極大,它為我開敞了一些心靈上的桎梏,也反思了我許多舊有的“觀念”是否是「正確的」?最重要的,是我認為作者的觀念比較可以讓我的身心達到紓解和健康!你,以為呢?
 

 
四●討論議題:
  
  如今台灣這種分數為重的教育制度下,我們是否需要做點什麼改變?我們台灣能否效仿外國的 思考性教育?那仿效的前提下是全部複製還是該有所增刪?說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