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 | 甲等 |
作 者: | 潘虹伶 | ||||||
參賽標題: | 開始享受獨處 | ||||||
書籍ISBN: | 9789571367538 | ||||||
中文書名: | 開始享受獨處 | ||||||
原文書名: | How to Be Alone | ||||||
書籍作者: | 莎拉・梅特蘭 | ||||||
書籍編譯者: | 徐昊 | ||||||
出版單位: | 時報出版 | ||||||
出版年月: | 2016年09月13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在英國,有超過一千三百萬人如果身邊沒手機就會產生焦慮和恐慌──現今社會對個人自由及個人主義的重視達到歷史高峰,但為什麼「孤獨」依舊被視為負面、對獨處的恐懼又從何而來?作者莎拉・梅特蘭追尋孤獨的歷史,從啟蒙時代到浪漫主義,從羅馬帝國到二十一世紀,看見人們亙古以來如何形塑並面對孤獨!梭羅說:「你永遠找不到一個比孤獨更讓人怡然自若的伴侶。」 |
二●內容摘錄: |
孤獨是危險的,因為你一個人的時候出了小意外,或是出了甚麼事,沒有人知道,沒有人可以救你,是很可怕的,但孤獨跟獨處有好的也有壞的,不管喜不喜歡獨處,最重要還是要好好得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不要在自己喜歡的狀態時,傷了自己。(p.98) |
三●我的觀點: |
「獨處」,就是意味著一個人在一個空間的時候,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聲「撲通—撲通」的、可以發呆想像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回首過去與三五好友的歡笑畫面⋯⋯等等。但我似乎描述的獨處是屬於好的狀態,所有獨處都是這樣嗎?那可不一定,有可能是孤單寂寞,或是貧窮生病,那既然如此,作者為什麼要提倡享受獨處?因為不論你朋友再多,你總有一人的時候,況且有時我們要動腦筋思考來解決問題方法,也需要獨處,甚至是感覺到疲憊、厭倦、生氣、煩惱⋯⋯等等會影響大腦情緒管理層面的衝擊時,也需要去一個人「獨處」靜下心來好好的整理那些雜亂的思緒以及心情。 有時候我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散佈在校園的每個小角落,也經常將自己的孤獨感放大在自己身上,然而就被發現的同學關心的說:「我覺得你好孤單好寂寞,你不覺得嗎?」其實我並不覺得,依我的看法來說,我雖然外表表現的看起來是獨處的,可是對我來說這不叫做孤獨。就如中作者認為:「孤獨和獨處是不同的!」我很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可以不用顧慮到旁人的感受及眼光,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去到哪裡就去哪裡,完全不必要顧及到別人,這種感覺不是很好嗎? 很多人認為孤獨寂寞就是等於沒朋友,等於是所謂的「邊緣人」,其實我覺得偶而能讓自己放鬆在只有自己的環境裡非常好啊!有時提心吊膽的與別人相處、勾心鬥角的與別人競爭、處心積慮的與別人談話⋯⋯等,倒不如獨處一下,好讓自己放鬆心情看看世界的美好,人字好寫並不好做。我還是喜歡一個人的時光,一個人自由翱翔的時候,那才是我,不需要戴上任何面具的我。 但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非常有可能是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只要出一點小意外,又或是不小心怎麼了的話,是無法向別人求救的,所以儘量別自己一個人去一些無人的地方,別將自己陷入危險的處境中,這是要特別注意到的!獨處還可以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心平靜下來,不用去面對太多的吵雜,也可以讓心靜下來好好認真的做一件事情。有人跟我說過:「心靜,是為了增加感受的敏銳度;心靜,讓人專注於一件事;心靜,才能真正的享受獨處。」靜下來,一個人更可以好好做一件完美的事。就像我在畫畫的時候,一個人是效率最好的時候,反而和同學一起畫畫時,有時會靜不下心來,效率也會減半! 其實,獨處對我來說是一種小小自私及放縱率系的行為,因為一個人獨處可以享受,就不必與人嚴肅的交流,和表面上的演戲,然後開心自在,有人說喜歡獨處的人,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想付出, 但其實我喜歡獨處,是因為更喜歡與自己相處的時候,所以每個人對獨處的定義及看法都不同,但還是要兼顧到該有的人寄關係才行喔!畢竟人不可以離群而索居,不是嗎? |
四●討論議題: |
梭羅說:「你永遠找不到一個比孤獨更讓人怡然自若的伴侶。」這句話對你而言,有甚麼樣的意義?說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