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 | 甲等 |
作 者: | 楊蓉庭 | ||||||
參賽標題: |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 ||||||
書籍ISBN: | 9789866249464 | ||||||
中文書名: |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 ||||||
原文書名: | |||||||
書籍作者: | 蘇絢慧 | ||||||
書籍編譯者: | |||||||
出版單位: |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出版年月: | 2011年04月20日 | ||||||
版 次: | 初版 |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
當傷痛來臨,我們常感受到不安、無措,這種情緒黑洞不斷拉扯,讓人掩藏自我真實的模樣與聲音,學會在關係中偽裝自己,不論是裝作沒事或故作堅強;其實,我們想要的只是陪伴而已。陪伴,是純淨的心靈接觸,情緒共振的狀態,覺察所陪伴的對象的處境,承接住對方心靈的過程。 當你痛,該如何誠實的面對受傷的自己?當你身邊的人面臨痛苦,該如何付出陪伴與關懷?這是一份愛的練習課題,獻給所有在陪伴關係中的人們。 |
二●內容摘錄: |
唯有能分辨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能力做到同理心,知道如何從他人的生命視野與位置,去體會他人的感受與想法。﹝P.47﹞ 陪伴,是一種程接對方狀態的過程,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並非獨自一人,而是有人安穩、沉靜的陪在身旁。﹝P.61﹞ 真正美麗的同理心,是兩顆心的靠近,是兩個人情感的交流傳遞,是兩個生命的相互呼應。﹝P.123﹞ |
三●我的觀點: |
陪伴,每個人都需要有人陪伴!但忙碌的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全心做到呢?比如:挫折、失戀了或家人突然離開了,這些傷痛突然來到的時候,又該如何去應付或面對?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有需要過有人陪伴的時刻,但,往往卻找不到那個能了解自己想什麼或值得去信任的人。根據報導,台灣獨居人口越來越多,其中以老年人占多數,而在老年獨居人口中,女性比例又多於男性!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要多陪陪自己家人和身邊的人,你不陪伴和傾聽,連發生甚麼事都不知道,更枉論他要把那些傷痛說出口,就算他想說,也要他認為你是可以信任的。有些人會認為或許是他本人沒有意願說,可能認為講出來於事無補,也有可能沒那個習慣,甚至是找不到人說乾脆就不要說。但,依照諮商心心理輔導層面來說,說出來心理會舒坦一些,還有,旁人在身旁安慰是可以降低負面情緒的,可是,在這繁忙的社會,還有哪些人能時時刻刻在你身邊陪著你? 很多人選擇逃避、不面對那些傷痛,讓自己故作很堅強,但心裡早已傷痕累累了,也許是找不到適合的人去訴說更或者是找不到能讓自己信任的人,所以才選擇埋在心裡不說。書中有寫到:「陪伴,是一種承接住對方狀態的過程。」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如果訴說者把自己想講的都告訴聆聽者,但,聆聽者卻左邊聽進去右邊出來,或者不能接受訴說者當下的心情,那有什麼用呢?這樣或許還會讓訴說者更加無助,而不會在選擇說下去或再找其他人訴說。人啊,在經歷傷痛的過程時,時常被那時的心情左右,出現更多負面思考或偏激的想法在所難免,這時候就需要有另一個人來陪伴自己,書中指出::「真正美麗的同理心,是兩顆心的靠近,是兩個人情感的交流傳遞,是兩個生命的相互呼應。」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另一個人來陪伴自己,並非所有事情都可以瞞在心裡自己承擔的,也許有些事情真的難以啟齒,可是還是需要一個正常管道來紓解一下,這時陪伴者的出現就是最好的時機了。 我覺得在扮演一個陪伴者時,需要適時給訴說一些正面話語,而不知該如何回復時,也是可以默默的陪在訴說者的身邊,也許和給正面話語比起來比較沒什麼效果,但是默默的陪著也是給訴說者一種安慰呢!書裡面講了很多有關陪伴者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感觸蠻多的,可能自己也曾經經歷過,看完之後,了解當陪伴者當下需要的是正面能量和接受訴說者當下心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當過這兩種角色。要那種把埋在心裡很深的傷口說出來給別人聽,其實都會猶豫一下,而且也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說得出口,因為在訴說的過程中多少都會回憶起當下的情況,然後心情也就開始有了起伏,但,當勇敢的說出來之後,會感覺好像放下了一個大包袱,心中的大石頭也瞬間放下了,也許吧!人常常糾結在說與不說這個點,所以,陪伴者的支持與陪伴會對傷痛者產生溫暖和想說的勇氣,否則,要把那些傷痛說出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陪伴者適時給予關懷,這是有存在的必要。 現代人不快樂的許多,甚至因此產生精神疾病,我認為不能等閒視之,必須要了解如何幫助傷痛人度過這一段低潮時光,因而選擇了這本書! |
四●討論議題: |
當別人需要你開導和安慰時,要先有同理心是必要的!本書指出:「唯有能分辨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能力做到同理心,知道如何從他人的生命視野與位置,去體會他人的感受與想法。」請舉例說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