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4 甲等
作  者: 謝昕祐 
參賽標題: 心靈
書籍ISBN: 957-683-588-7
中文書名: 心靈增加一扇窗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傅佩榮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業強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1年11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心靈增加一扇窗收錄的文章,是我秉持上述理念寫的。我在這些年所聞、所思,無不環繞著相同的關懷焦點,因此所講、所寫的內容也具有類似的特色,都是從哲學的立場探索人生的現象,希望能回應現代人心靈上的需要。本書分三輯,先就新時代與新觀念,指出轉型的心靈資源何在,再針對當前關切的議題,說明想像力與真實感的落差與調適,最後,回歸我們的題材,介紹自我安慰的途徑,心靈增加一扇窗,或許能看更多更美的風景。
 

 
二●內容摘錄:
  
  一個人在睡覺時不做夢,醒來後也沒有愁苦,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p.2)

  新世紀的第三死因將是自殺,而自殺的主要理由則是憂鬱。(p.7)

  不管世界亂不亂,我們的內心應該有主宰與定見。(p.12)

  正在流行的傲慢有五種:體態、財富、權力、知性、精神。(p.21)

  四十歲是人生的重要關卡,往後的發展才是一生中最精彩的階段。(p.42)

  科學家肯定人的身心關係是一個互動的整體,但是不論互動的機制如何運作,都牽涉到均衡的問題。(p.54)

  哲學是一門藝術,研究是個人的志業,別人是否欣賞肯定,既不能也不必強求。(p.58)
 

 
三●我的觀點:

  作者傅佩榮在「心靈增加一扇窗」中敘述人在心靈上所需要的,我們能否在休閒活動中,多多接觸大自然,體會生命自發而自得的喜悅,要做到這一步,不必非得四處觀光旅行,而應該由改變心靈的態度著手,不存任何的念頭,不與人爭奪名利,不論自己有何際遇,都可以隨遇而安,因為生命中還有不同的事情,可以讓我悠遊其中,外化而內不化的目的,是為了自我能夠和這個世間產生共鳴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莊子,因為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又講求心靈的逍遙自在,剛好是跟我所寫的這本書互相有關聯,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我們做子女的若沒有一點敬意那又和犬馬有甚麼差別呢,所以我們從小讓父母養大,等到以後立場對調我們也需要對父母保持敬意,不要因為父母老了就失了對父母的尊敬。 

  新世紀的第三大死因將是自殺,而自殺的理由則是憂鬱,這句話能成為佳句是因為現在的人都要面臨許多繁雜的問題,不論是家庭因素,還是工作上的壓力,又或者是各類種種都是造成憂鬱的現象,每個家庭都有所煩惱的事,都會讓父母花費很多的心思去解決,在工作上有些上司會刻意刁難員工要求他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這時若沒有家人從旁協助就可能因為這樣而產生自殺的念頭,在情感上要是有一方無法忍受分手的痛苦,那可能會每天心思都放在上面,什麼事都做不了,整天煩惱不完,那就可能得憂鬱症,所以當遇到困境時能夠換個方向思考就能將這種現象變得越少,甚至可以將這種病從這個社會消失,讓這個社會的人心靈越來越健康。

  閱讀完這本書我懂得的道理是我們人活在這個世上不要因為外在的因素去影響自己的心靈,導致自己的心靈受到壓抑,也不要只是永遠都當個順從別人的人,而是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被他人左右,每天過的生活都有規劃,假日有時間也可以與家人到外面走走,放鬆自己的心靈,才不會平日被種種壓力所苦惱,而讓心情不愉快,使得負面情緒累積太多,又找不到紓解壓力的管道,那可能就會釀成令人哀傷的事,反而對自己也對大家都沒有幫助,所以遇到任何不順遂的事都要找方法解決,不要都悶在自己心裡,悶久了也會得病的。

  這本書給我做大的改變就是心靈不受外在的影響,而是要做自己心靈的主人,什麼事都該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凡事都由別人做決定,有時候也是該讓自己做決定,運用在我生活中的就是有要買關於自己的物品時我會自己決定,而不是家人說這個好就附和他,朋友討論假日要去哪裡玩我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去和他們說,而不是任他們做決定。

 
四●討論議題:

  很多時候,我們常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惘,那要怎麼做,才可以真正讓自己的心靈不受到外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