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4 甲等
作  者: 曾郁雯 
參賽標題: 勵志
書籍ISBN: 9789576938337
中文書名: 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黃錦敦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4年1月
版  次: 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透過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而碰觸到自己內在的經驗,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生命感。這些生命的碰觸會影響接下來的行動和思考,影響人生。這就是故事的影響力,因為彼此的生命在故事裡出現,因此深刻的相互影響就發生了,這也就是為何敘事治療強調聽故事、說故事,因為故事可以承載活生生的生命,可以更自然地產生影響人的力道。透過旅行途中遇見的人事物,介紹敘事治療,同時透過敘事治療的眼光,回頭看看,旅程中生命的風景。
 

 
二●內容摘錄:

  從心裡面流出來的,才會流進心裡面去。(p.4)

  重要的不是我們到過哪些地方,而是我們的生命能否透過這樣的移動,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p.25)

  人會失去自己的聲音,是因為我們用別人的標準在過生活,那樣的生活怎麼過,都不會是自己的。(p.32)

  理解,長出大大的空間。(p.112)

  善解,是一種選擇。(p.116)

  奔逃,亦是啟程。(p.124)

  每個人都能夠朝著自己的方向,走得比自己以為的更遠。(p.125)

  一路上畫出自己的生命藍圖,有這藍圖逐步描繪,才能引領他們走上自己的
人生旅程。(p.126)
 

 
三●我的觀點:

  黃錦敦寫的這本「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是在說明透過旅行所遇見的人、事、物,如何讓原本受困的心,有了新的可能,也藉由旅行來體驗所謂的「生命」,透過旅行中發生的事、感想來敘說故事,展現生命,從旅行裡來觀看生命的多元性,也從旅行中更看見自己,不論是旅行或是心靈治療,都是用數日中的短暫幾天,活出不一樣的自己,唯有透過旅行才有機會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唯有找出自己的節奏,讓身心平衡,才能好好的過生活。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佳句是「人會失去自己的聲音,是因為我們用別人的標準在過生活,那樣的生活怎麼過,都不會是自己的。」這句話,應該可以算是大多數人的心聲,我們總是用別人的標準在過生活,何時能用自己的想法過生活呢?從心裡面流出來的,才會流進心裡面去,對待別人若沒有真心,對方當然也不會真心相待,所以我們對待別人也要真心,才能得到別人的真誠的回報,面對所有事都認真積極,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真心付出。

  這本書令我最深刻的人,就是書中的作者,作者的樂觀態度,積極面對每一件事,用旅行去敘事,將每趟旅行所發生的事和感觸寫進書裡,作者的旅行不只是帶著覺知,更帶著敘事的觀點,這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旅行能和敘事結合,這就是作者的創意,更是作者的「敘事實踐」作者更是強調:敘事不只是「諮商室」裡的名詞,它是一種生命觀,哲學觀,可以和我們的生命做結合。

  閱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人生就像一趟旅行,用旅行活出自己的道理,在忙碌的生活中,利用旅行放鬆,也透過旅行展開視野,旅行是為了平撫自己受傷的心,旅行是為了想和朋友有共同回憶的生命經驗,一次次的旅行裡,好好的去經歷這一路上所發生的所有事,旅行,能在生命不同的時刻,有機會離開原本運作的軌道,離開生活,藉由旅行,忘記原本生活的煩惱,使生活過得更加清晰,透過一次次的旅行把旅行中的特別經驗帶回現實生活,這樣生命較不會迷失,人生,就像一趟旅行。

  這本書,為我帶來關於旅行和心理治療,永遠是很個人的,重要的不是我們到過哪些地方,而是我們的生命能否透過這樣的移動,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閱讀此書時,會不斷經歷「旅行故事」和「敘事治療概念」的來回對話,帶著許多迷惘和不確定踏上這趟旅行,而心裡其實知道,迷惘的不是要做什麼事,不是現實的問題,迷惘的是那心裡怎麼抓也抓不著的人生呼喚,透過旅行,體會生活,在旅行裡,在生活裡,我們不帶成見地說故事,讓彼此的生命能量因為故事成為一條交會的河。
 

 
四●討論議題:

  透過旅行,是不是就能了解生命,讓自己不再迷惘,也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