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一年級 102 優等
作  者: 林芷嘉 
參賽標題: 被討厭的勇氣
書籍ISBN: 9789861371955
中文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原文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書籍作者: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書籍編譯者: 葉小燕
出版單位: 究竟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年10月30日
版  次: 出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岸見一郎,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高中開始已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後,經常成為老師家中的不速之客,不時與老師展開辰槍舌戰。1989年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積極從事阿德勒心理學。

作者古賀史健,自由撰稿人。1973年生。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是從事書籍撰寫。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二●內容摘錄: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個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p.10)

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p.35)

「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侯,才能真正感受到愛。(P.120)
 

 
三●我的觀點:
書中年輕人的想法跟我極度雷同,也是個對自己沒自信、自卑感很重、甚至在開會不敢舉手表示自己的意見,怕會被嘲笑,像我自己也是如此,在課堂上要發表問題也很怕被瞧不起,其實我們就要像書中說的,再勇敢點,沒跨出自己的那一步,如何期待會發生怎樣的結果呢?

自卑感,大家都覺得是因為自己跟別人比較起來輸了或者沒別人好,但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競爭,書上說:[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在一條路上每個人的速度不同,可能有些人在前方一步步的邁進,有些人緊接在後方,我覺得只要自己跟自己比,可能今天走多少明天就要比今天走得更遠,自己願意跨出那步設個目標,這才是價值的所在吧。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牽制自我。一個討厭自己的現實主義者,就是因為自己很討厭自己,才會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因為沒有自信,才會變的自我意識過剩。我覺得要接納自己並且肯定自己,接納自己並非某件事做不到就對自己說我一定做不到、不用做了,而是要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並且盡全力的努力向前。肯定自己,遇到困境不准逃避,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辦的到的,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像書中說的,我們要[積極正面的去面對]。很多事有的可以改變、有的無法改變,對於無法改變的就無需再聚焦在它身上。[我們並非能力不足,只是缺少勇氣而已,所有問題的關鍵都在於勇氣]。

真的是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嗎?對我的確是這樣,假如記憶重新來過一次,未經過教育,也未有朋友,一個人獨自在無人島上,就沒有那種「我會不會做了甚麼讓朋友生氣了?他們不理我是不是不要我了?」的煩惱。在青少年階段正是如此把朋友看得十分重要,要是這世上就你一個人,什麼都不懂也沒學過,大概就沒煩惱了吧。對於這個理論十分贊成。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讓我學習到很多事物,並且可以思考句中的意思,像是書中說[人會因為得到稱讚而形成自己沒有能力的信念],大家應該都覺得為甚麼是這樣?應該是被稱讚才感覺自己有能力吧,但進一步思考,通常稱讚都是由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你被稱讚其實也就是跟別人的價值觀一樣。為了讓人更有價值,不是稱讚也不是責備他人,而是你做了甚麼讓對方講了一聲感謝,就明白自己真的有幫忙到對方,對對方有利的事應該就算是貢獻,能找出自己的價值。總歸一句[人只有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有勇氣],那如果認定自己是個很有價值的人,是不是就能更勇敢了呢?

活著就有價值,所以每個人都要有不在意別人眼光、不在乎別人評價的勇氣,勇敢的活出自己的價值。
 

 
四●討論議題:
驕傲、自誇是不是另一種自卑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