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三年級 2 特優
作  者: 葉美褕 
參賽標題: 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鍾理和
書籍ISBN: 978-986-017
中文書名: 鍾理和文選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鍾理和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春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9年3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鍾理和是台灣鄉土文學中,一位十分有名的作家,他最文學的熱忱和對自己的期望是不會輕易放棄或暫停的!他的精神一直都是我非常欣賞的優點,我也很喜歡看他的作品,充滿濃濃的鄉土味,能夠把一般的平常小事寫得如此淋漓盡致,把景象寫得彷彿身歷其境,是我非常憧憬的!

 
二●內容摘錄:
P 2 夏夜很靜,他如一領溫柔而且輕鬆的軟紗,而且像慈祥的母親那樣,躡手躡足地蓋住並巡邏了大地,蓋住了屋頂,蓋住了睡意輕勻的人們的臉,宛若殷勤且虔誠的巡邏族的夜風,已差不多把停留在萬物之上的日間的暑氣,用他清涼的拂塵,驅除淨盡了。
P 94你的書齋把你侷限在斗室中,使你和外界隔絕;而我的書齋既無屋頂又無牆壁,他就在空曠為大的天地中,與浩然之氣相往來,與自然成一整題。

 

 
三●我的觀點:
我很喜歡鍾理和先生的文學作品,他的用字非常的細膩且能夠讓讀者們感同身受;他藉由摹寫的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內心的感覺去更深入的敘述,寫下令人為之瘋狂的文章,成了我喜歡閱讀他的作品原因。他一生幾乎都在他的書房中度過,他的書房非常特別,沒有所謂的屋頂和牆壁,對他而言,書齋就像是無垠的宇宙,書裡的世界非常廣泛且不能將全部都侷限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中,因此書中的世界便是他的全部,透過所見所聞細細的寫出所有想法,也提及過去的回憶。雖然我們是不同時代的人,但是在翻閱他作品中細膩的描寫時,就覺得好像我們也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去一虧究竟般。

環境和社會的變遷,對於鍾理和先生又是一大改變;許多事件的不公不正,對於他又是怎麼樣的哀傷,又是怎麼樣的憤怒呢?人們說<白薯的哀傷>是經典鄉土文學中的經典,訴說在台灣生活的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現象,突顯出鍾理和先生的革新精神、人性尊嚴以及人道主義。鍾理和以一個台灣人的角度出發,探討當時的時空背景,原來和平來臨只是外表,日本人和台灣人的差別有如深淵般廣大。從當時的馬關條約到九九南京受降時,就把留著「白薯」血的我們──台灣人,從中剖開了,卻又在不長也不短的日子裡,重新接上了道路。然而,人們口中所謂的和平,也僅僅侷限於北平人,台灣人的存在是不能被發現的,否則就如被判死刑一樣……。當時的台灣人必須確實的隱藏好自己,在保護色下要不發一語、不任意行動;不論自己的故鄉發生什麼,也只能默默的傷心難過,流淚更是不能被發現的!

「台灣,被埋葬在世紀的墳墓裡……。」<白薯的悲傷>用了簡單卻精緻的文字充分的訴說給現代人們,他們當初的感受,儘管字數不多且篇幅不長,卻寫出無限的省思,讓我不禁深入的探討當時的處境,也深刻的感受到當下的心情。如此的複雜和辛酸!被所謂的祖國遺棄了,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垮,像站在廣大吳靜的草原,卻只能傻傻的待著,不能作任何的挽救,因為無論做了甚麼都不能改變事實了。

凡看過鍾理和先生精緻細膩的作品,應該都能夠瞭解到他的創作不隨性,而是用心地去紀錄,當下的每一份心情、每一個場景。然而,他是在極為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創作,或許他的作品只有極少數的人看過;儘管他的身體有多麼虛弱,任何考驗都無法阻絕他努力去實現他的抱負;他的生命雖短,卻也留下了不少精緻的作品。維基百科的作者生平介紹中提及「1956年,<笠山農場>獲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修改<雨>咳血而死,血濺書稿,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於文學的熱衷和專一,所以他的文章是如此的美麗,這個事實是無法掩蓋的。

透過細膩的閱讀,我發現了,原來再正常不過的日常生活只要經過他的文筆一揮灑,不足為奇的繁瑣小事也能躍於紙上生動無比,甚而醍醐灌頂,或許這就是文藝學家的心思細膩之處吧!我很感謝他的作品,正因為如此我才勇敢地闖入台灣本土文學的領域中。鍾理和先生的文章不僅僅給予讀者視覺上的享受,連內心的想法也句句中肯,實在是台灣文學之光!

 
四●討論議題:
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是否會影響個人的寫作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