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8 甲等
作  者: 李思賢 
參賽標題: 從根本建築自信
書籍ISBN: 9789861371955
中文書名: 被討厭的勇氣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書籍編譯者: 葉小燕
出版單位: 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4年11月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老頭,但是一頁又一頁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

 
二●內容摘錄: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日子的標記。(封面)
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p35)
我們就算要感受孤獨,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 (p74)
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選擇」。(p80)
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p95)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p120)
只要你和任何一個人建立了縱向關係,不知不覺間,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會採用「縱向」的方式。(p220)

 

 
三●我的觀點:
  這部作品就是藉由奧地利心理學家權威─個體心理學派的創始人阿德勒獨到的觀點來推翻一些我們所認為理所當然的現象。
  
  這部作品很有趣的是它的闡述方式,竟然使用了哲學家與年輕人相互碰撞自己的價值觀,近乎辯論似的對話,讓本應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充滿了趣味。裡面最讓我推崇的觀點就是:「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個大膽的見解實在是總結得太到位了,確實是這樣沒錯,沒有人際關係存在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比較心態,人也能活得稍微自在點了吧!

  這本書提到了:「跟誰都要保持一點距離」,我覺得不無道理,親近可以使人安心,但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適度地保持距離,才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手段。有時候我們的情緒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所行使的,這則理論讓我不禁反思,發現事實確是如此,我們在自己能夠放縱的場合下盡情的放肆,只是為了尋求達到自己目的的捷徑罷了。

  歸屬感要由自己的雙手來獲得,如果只是在乎別人的看法而已,而不由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那終究也只是一廂情願罷了,要做自己覺得能夠幫助別人的事情,這也是自我認同的里程碑,認同自己,從自己開始。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人,說到底也就是一個極其自私自利的人,因為他只考慮到了自己,所作所為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來思考,這樣的價值觀或許不能稱上「偏差」不過倒是有些微的「狹隘」點了。

  自我意識過剩的解藥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有時候一昧地肯定自己,反而是不正視問題,不妨用接納自我的方式,思考一下自己在這條顛簸的河流中,該怎麼用自己的武器前行,即使是使用非常規的武器也沒關係,伺機行動也沒關係,絕對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可以讓自己順應著社會的風向運行。

  只要有競爭存在着,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脫身,與別人的競爭抑或是比較,都是沒完沒了的事情,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管怎麼樣的所向披靡,總會在某一天被競爭產生的名利而碰壁。正向的競爭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淺力,我看過一則小故事:一個體育老師在上課時讓同學一直跑操場,跑到自己不能跑為止的時候再舉手,不過舉手以後,老師卻還要求學生再跑一圈,因為她相信人的身體中絕對還有沒有使用的力量,而事實上學生們也還有餘力跑完最後一圈,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可輕易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棄,每個人的極限都需要由自己來開發,能超越自己上限的,才堪稱佼佼者。

  我想試著不以情緒化來達到目的,說實在的,這是一個很難的課程,因為每個人都有積累了許多壓力想要宣洩的瞬間,而恰巧地,這個目的給予了自己能夠任由情緒放縱的機會,所以,如果做得到的話,我想去試試看,去試著改變這個成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搪塞的自己。



 

 
四●討論議題:
看完這本書的讀者們都會認同阿德勒的觀點甚至支持嗎?那反彈的聲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