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 私立樹德家商 二年級 05 甲等
作  者: 許愛芸 
參賽標題: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書籍ISBN: 9789863981305
中文書名: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原文書名: 我的爸爸是恐怖分子
書籍作者: 扎克●伊博黑姆、傑夫●蓋爾斯
書籍編譯者: 洪瓊芬
出版單位: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6年01月01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由恐怖分子父親所養育長大的美國男孩、一個原本被預期會步入父親後麈的男孩,最後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生活在父親的謊言和罪行的陰影下,搬家二十多次、被霸凌,切割不了身體裡流著父親的血,又遭受繼父的虐待。在他逃脫父親影響的過程中,深刻體認,只有在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時,盲從才會有用,但同理憐憫的力量絕對更強大。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主題,即便是從出生就被灌輸憎恨、被訓練成武器的人,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的人。

 
二●內容摘錄:
我在學校的走廊上走著,迎面來了一群年紀較小的孩子,正把其中一個男孩的背包丟來丟去,那個男孩在哭,我抓住那個背包,像灌籃一般的把書包用力丟到垃圾桶,我頓時很滿足。不可否認,我有一股衝動,想要棧道另一端去,變成施暴者。可是,當我看到那個被折磨的可憐蟲的臉時,我從肚腸跟裡認出了那個熟悉的表情,半是疑惑,半是恐懼。我把背包從垃圾桶裡拿出來,交還給他。(P.117)
從來沒有人坐下來教我什麼叫同理心,沒有人告訴過我為什麼同理心比較強權、比愛國主義或是宗教信仰還要重要。但是,我在走廊上學到了同理心,體認到我無法用別人加諸於我的方式待人。(P.117、118)

 
三●我的觀點:
在這個文明社會的時期,我們採取文明的方式來解決許多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但,近年來,不管是從電視或報章雜誌等媒體所知曉地文明世界早已不同,和大同世界相較之下更是望其項背。從暴力事件、殺親、隨機砍殺、預謀事件,甚至是虐待動物及恐怖攻擊,每一項都駭人聽聞,每一項都造成人疾首痛心和不必要的動盪不安。

札克是一位生長於父親的謊言、罪行和繼父暴力下的受害者,他要用自己的故事讓這個變調的色彩有個轉變的機會。在世上,最不需要的人是─受害者。此書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札克第二次霸凌同學時,那時他正為前晚被繼父發現偷竊而被家暴的事感到羞愧,一時惱羞成怒而和其他人一起欺負迎面而來的同學。最後,他被自己的同情心所感化,選擇歸還物品給他。或許是因為在他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他自己,因而湧起了同情心,更可能是他被自己給感化了,發現比起把自己越練越猛,用武力及言語來攻擊別人得到成就感、認同自己、包裝自己,不如換種方式來對待自己。

我們的下一代從生下來身上就留著家族的血脈,受到家庭的薰陶與教育,之後再到學校學習並且受到同儕的影響,等到孩子成人時,面臨的是工作、同事及自己成家立業,然後繁衍子孫,完成家庭的職責。打從出生,我們就背負著家庭壓力,需要去面對、解決與完成人生的各個階段。人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期望跟怨恨一起加諸給下一代,讓他持續綿延下去,永不止息。這是為何呢?這現象從歷史上就可以看到,大家也常說要從書上學習並且改進,可是,我們在這方面卻是說一套,做一套,就這樣延續了幾千年。如果書中的主角承襲了自己親生父親的人生,同時結合繼父的影響,那他的小孩是否也會如此,這將會毀滅世上多少個家庭,產生多少個家庭悲劇和走到人類互相摧殘對方,以致於走向世界毀滅的景象?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論(又稱為需求金字塔)來解析,加害者透過霸凌被害者來滿足自己所缺少的需求,而被害者則會產生陰影,和嚴重的問題,甚至為了避免再一次的打壓而走偏,變成加害人或屈服。

我希望可以透過教育,提升人們的人性及品德,逕而改變社會的價值、輿論和刻板印象。教育的一環不只是學校,家庭、職場與社會都是可以學習的地方,學習的對象也不是只有老師和父母,同學、學弟妹、學長姊、陌生人都可以是效仿人和借鏡。人們往往只有看到自己的利益和優點,看人就像眼睛長在頭上一般,成就、學歷和長相成了要不要當朋友的關鍵。在顧及自己的同時,忘掉了還有他人與你競爭,自以為是成了致命傷,因為你忘了要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現實的世界,純真早已被遺忘,但是我相信那個單純的世界始終存在人們心底的深處,而這個世界,等待人們用真誠去改變。

 
四●討論議題:
我們可以如何減少恐怖事件的發生?避免戰爭和擁有和平的志願無法成真嗎?我們如何教育及保護下一代受到上一代恩怨的影響?